周晋 《清平乐·图书一室》原文及赏析

2019-02-01古籍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译文】

  没有喝酒的情绪,没有读诗的兴致,那梅花将怒放,雪花也将纷飞了。

  【出自】

  南宋 周晋 《清平乐·图书一室》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注释】

  ①花满翠壶熏研席:瓶中插满了鲜花,放笔砚的席子也沾满了香气。

  ②睡觉满窗晴日:一觉醒来发现晴朗的白日照亮了窗户。

  ③篝香:衣篝上所散发出的香味。唐碑:唐代的刻石或碑帖。

  【译文】

  图书摆满屋子,屋内香气充盈,窗帘掩盖得严密。瓶中插满了鲜花,书写的案台上满是芳香的气息。在这儿一觉睡到阳光照进窗户里。

  眼前是昨夜手冷没下完的残棋,燃上香火细细体会唐代碑文的含义。无酒、无诗哪里会有好的情绪,我真想处在那梅花怒放、大雪纷飞的环境里。

  译文2:

  图书摆满了一屋子,帘子密密地遮住了窗子,屋中一片香气与温暖。翠壶里插满了梅花,香气在砚席之间飘着。一觉醒来,见满窗都是暖暖的阳光。

  手太冷了,下不完昨夜留下的残棋;生起香炉,细细地勘读唐碑。没有喝酒的情绪,没有读诗的兴致,那梅花将怒放,雪花也将纷飞了。

  译文3:

  喜欢的图书围满四壁,几榻之间也抬手即书。最是冬日时候,屋内香气弥漫,温暖如春,窗帏重重,寒冷不侵。玉壶春瓶中插满了鲜花,心情很是芬芳,灵感袭来则赋诗填词,闲闲推敲琢磨。困倦时则沉入黑田之乡,一觉睡足,直到春日暖阳照彻满窗户。

  眼前还是昨夜照谱摆上的残棋,其中的妙手尚须细细体味。兽炉里香烟袅袅,唐碑拓片里是古人笔意令人爱不释手。胸中诗酒情绪,气涨胆酣,窗外欲梅欲雪,风寒逼人。这时节,最是闲适。

  【简析】

  这是一首闲适词,表现的是宋代士大夫幽雅芳洁的书斋生活韵味。上片着意渲染书斋浓烈的文化气氛,笔致丽密,而以一个“满”字或明或暗地贯穿所有描写对象,从视觉和味觉等方面充分满足了读者对书斋之美的接受:图书“满”室;插花“满”壶,其香气“满”帘、“满”砚席,直至“满”屋子;主人一觉醒来,又发现晴日“满”窗。下片则改用轻淡的笔触,通过对主人书斋活动的描写,见出其韵致之清雅脱俗。既流连诗酒琴棋,又要细勘唐碑,反映出其人文化艺术趣味的多样性。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图书一室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宋朝时读书人的那种闲雅的生活,富有情趣。

  “图书一室。”读起句便颇有点耳目一新之感。点明要写的地点是环堵皆书的 书斋。“香暖垂帘密。”两句连读,将书斋里图书见案罗列,垂帘密掩的温馨安谧 之感写出。 垂帘密,暗示时值隆冬天寒。那“香”“暖”之感从何而来?“花满翠壶 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原来,翠瓷壶中满插鲜花,花气飘逸砚席之间。冬日 阳光洒满窗户,一时满室生春。

  “手寒不了残棋。”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原来是因为前夜弈棋太晚。前夜 弈棋,残局未收。早上起来,一仍其残。然而只说手寒,语极闲婉。“篝香细勘 唐碑。”残棋未了,生上香炉,铺开砚席,词人坐下来勘读唐碑。一“细”字,足 见其兴味盎然,全神贯注,隐然学人风度。不过,观全幅词情,可知勘唐碑这样 专业性较强的事,不是实写,而是虚描出那种怡然读书的乐趣。 “无酒无诗情绪。”从来饮酒赋诗,自须高兴佳致。词人自道无此情绪,其实 未必尽然。下边结笔一句“欲梅欲雪天时。”以景语对上句作了不答之答。 上言满窗晴日, 此言欲雪天时, 何故?原来冬日放晴, 阳光短暂; 一天之内, 晴而复阴,也是正常的。上言花满翠壶熏研席,既舍梅莫属,此又言欲梅欲雪天 时,又是何故?颇耐人寻思。实际上,花满翠壶之梅,乃“梅蕊腊前破”之早梅, 而欲梅欲雪天时,正谓“梅花年后多”之花时将近矣。启示着梅花怒放盛开于雪天 雪地,从而将境界从书斋推向大自然。当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诗人欲诗欲酒 之时。词人佳兴暗已萌动欲发,却不说有此情绪,只说欲梅欲雪天时,一结韵味有余,妙在对偶之外得之。语极隐秀之致。

  此词以图书一室之境,发舒淡雅清逸之致,可谓妙词。词中用图书、翠瓷、 砚席、棋局、唐碑等名物,及其所构成之境,境中之主人,将宋代时期的人文风 貌,社会生活作了细致勾勒,浸润着艺术文化的品味。此词虽无关重大主题,但自具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之美,还是能给人以陶冶性灵之益的。

  此词用笔、造境都很讲究。上片笔触颇感细密。图书之满室,插花之满壶, 花香之满屋,晴日之满窗,笔致较密。香、暖、花、熏、翠壶、晴日,笔致较丽。 但下片中的不了残棋,无诗无酒,欲梅欲雪,皆轻描淡写,便将上片丽密之感溶 化开来。由浓而淡,层层轻染,足见韵致之清雅。词中造境是在室内,境界本不 大。可是上片收以满窗晴日、虚室生白的意象,下片结以欲梅欲雪天时的描写, 将一个小小书斋与隆冬将春的天地相连通,便觉得书斋、人心同天地自然常相往 来,境界之大,使人意远神怡。营造意境,讲究以小见大,人与自然相通,这正是中国艺术文化之精神。

上一篇:严蕊《如梦令》原文及赏析下一篇:北宋寇准 《踏莎行》 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