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2019-10-18教案

  一、看古诗、猜人物

  和端午[宋]张耒(lěi)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ǜ)能还。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古诗和我国历史上哪一位著名的人物有关?谁能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知道他是怎样死的吗?)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二、说习俗

  我们的那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说一说(看图片)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读文本

  今天呢,我们就随着汪曾祺,这位有着浓浓乡情,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风俗,去看一看他们小时候在端午节吃什么,玩什么。(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看题目、猜内容。猜一猜,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什么内容?

  (然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一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四、析内容

  端午的鸭蛋:共写了三部分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分小组讨论: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图鸭蛋

  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为介绍鸭蛋预设背景(引出)

  名声久远(问起籍贯会肃然起敬上海店里会特别标明双黄鸭蛋会成批输出)

  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引袁枚文作证以北京鸭蛋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

  第六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谈谈你的理解。

  认为是赘笔者,是为了文章结构严谨,这对中学生大有必要。

  认为“自然、随意”者,是赞赏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也有道理

  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再写到“十二红”。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鸭蛋的名声、鸭蛋的特点、最后涉及正题,写端午的鸭蛋,挂鸭蛋络子、打络子、挑鸭蛋、装鸭蛋、挂络子、吃鸭蛋、玩蛋壳、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浓墨重彩地描绘“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合理的背景,写“端午的鸭蛋”自然水到渠成。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善于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情趣,找寻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也是他散文的魅力所在。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并成为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出生活的真趣和成长的快乐。因为快乐无小事。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的文章在结构上的闲适自由,语言也别有特色,下面我们重点探究他的语言艺术,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五、品语言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一)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可见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语言虽平淡,而细品之下确实有味。

  口语色彩浓厚平淡有味

  请再找出几个有口语色彩的句子

  1、“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

  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

  3、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4、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5、“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6、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朴素的大白话信口而出,朴实自然,让人倍感亲切。

  (二)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使文章显得典雅,同时作者写出了了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飞到高邮去品尝这人间美味

  古汉语的点缀朴素典雅

  请再找出几个有文言色彩的句子

  1、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3、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文(言)白(话)夹杂”,增添了“淡淡的幽默”。

  (三)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作者写了鸭蛋的吃法,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尤其是一个“吱”字,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

  运用语言造型动感传神

  (四)

  1、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2、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这两句,融入方言,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色彩。

  运用适当方言有地方特色

  朗读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六、话佳节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七、读古诗猜传统节日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中秋节)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清明(清明节)(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寒食节)(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夕(七夕节)(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元日(春节)(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令门端阳(端午节)——(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看图片,猜佳节

  一切资源都会因枯竭而消失于无形,惟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传承千古……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集成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因此,我们要保护中国节,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上一篇:初中语文《了不起的粉刷工》教案范文下一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