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

2020-06-23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本节知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

  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

  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地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善于观察,寻根问源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

  2.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3.关于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地球教案

4.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说课稿

5.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

6.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7.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教学设计

8.《地图》地理教案

上一篇:地理教案《长江》下一篇:地理试卷评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