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案

2020-06-24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着、奔波、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题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课题的含义。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真情。

  教学过程:

  (一)酝酿血脉亲情

  1、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出示课文插图,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钱充满希望的期待。

  (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幸,感悟到寻找到适合移植骨髓多么艰难,为后面课文理解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

  3、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中的万幸,几经转折,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捐髓手术的日子即将而至时,台湾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从录像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运用合理的情感媒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境地,让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血脉亲情

  1、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细细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A、理解“沉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词句,B、谈体会和感受。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什么?

  (2)引导学生从“突如其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抽取骨髓的艰难。

  ( “熟读精思,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抓关键词“沉着”、“静静地”、“一次又一次”、“终于”想象情景体会感悟人物的品质后,通过品读、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

  (3)学习课文第六段。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学生联系“奔波”、“连夜”等词谈感受、体会,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奔波”、“连夜”。

  (当谈到李博士的奔波劳累时,我相机出示地图补充李博士的奔波路线图,当天的工作时间表,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简介当时的背景,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对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

  (4)学习第7自然段。

  A、理解课题“生命桥”的含义。

  B、读诗歌,升华情感。

  (通过前面环节的充分阅读感悟,学生对课题及情感的理解水到渠成,师生配合读诗歌,升华了情感。)

  (三)真情告白,颂扬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同桌两位同学分角色,向对方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特设计一个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生生对话的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在情感体验、想象创新、语言积累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也落到实处,突出了语文学科独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一课时教案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案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

5.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优秀教案

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8.《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上一篇:赶海趣事作文下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