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2020-06-25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3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当时就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本节课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还可以用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学生易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解决方法:

  1、设计问题串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2、教师呈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结合阐述其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解决方法:

  用设问法讲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在层层剥去“笋衣”中显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3章对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又安排了学生预习这节内容,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不难,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感觉有难度。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启发式。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

  学生讨论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设问1: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

  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

  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

  设问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

  设问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

  设问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

  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设问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③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④具一定的流动性

  九、板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对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膜的静态结构。

  5、1970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的成分

  2、膜的基本支架

  3、膜的结构特点

  4、膜的功能特性

  十、教学反思:

  用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实验方法,补充一些材料,便于训练学生思维。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优秀教案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反思

4.板块镶嵌模型的总结

5.《流动的画》说课教案设计

6.关于写镶嵌的造句

7.《镶嵌》的教学反思

8.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教案设计

上一篇:关于高中生物氧化的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