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刘绍棠所写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十分朴实的展现了春节的风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汇,但记叙简朴浓厚,所表现的春节场景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感受。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和丰富内涵。
2. 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 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及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或者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节日吗?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民俗作家刘绍棠在他60岁高龄时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命年的回想》,去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儿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生字词。
灶膛 zào 烙 饼 lào 簸箕 bò ji 晾 liàng 生疮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儿nián
糁儿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i
大吃大嚼jué 渍酸菜zi 阖家hé
2、了解“本命年”、介绍作者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刘绍棠:现代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
四、深入探究:
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 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五、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引导生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热爱生活。(图片导引)
2.引导生体会习俗中所寄托的期盼。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3、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七、布置作业:
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家乡春节的习俗材料,通过回忆,写一段自己在春节所见所闻所历的文字(要注意写出民俗风情)。题目自拟。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二
学习目标:
1. 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 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影音、动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媒体播放《新年好》,师生同唱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 媒体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学。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三、第一板块教学:研读课文,了解过去
(一)、媒体显示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学生齐读)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指导阅读的方法(媒体出示):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生字词相互质疑。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实物投影各小组归纳的几件事,学生点评,评出最佳。媒体显示教师归纳的十件习俗,供学生参考)
(二)
、放影片《祝福》片段(出现祭祀用的鱼,画面静止):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学生: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第二板块教学:拓展延伸,比较今昔
媒体出示学习目标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齐读)
(一)、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二)、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2、快速阅读、跳读《饺子过年》、大学生谈过年等拓展性资料,找出作者对过年感受的句子,使学生自主加入探讨。(学生交流,媒体显示)
3、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并自然转入第三板块的教学。
五、第三板块教学:激发创新,畅想未来
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媒体显示节日图片)
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
六、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
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过年的由来,春节的传说,其它的春节习俗,本地的春节习俗,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过年的饮食文化……)
并进而指出产生问题即形成了课题,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揭开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
探究方法指导:媒体显示有关图书资料和网址(超级链接,打开网页,让学生浏览);询问身边的人。
八、结束教学。(媒体播放新年钟声,投影出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学生即兴发言,教师赠言:愿同学们每一天都象过年一样精彩、快乐!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相关文章:
1.本命年的回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