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以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出雨是怎么样形成的。分享了雨的形成教案及活动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理解雨是一种大自然的凝结现象,能用自己的话说明雨的成因
2、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名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教学难点:科学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老师课前搜集了一段有关天气的资料,想看看吗?(师出示课件)它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现象---雨,对于这种现象,你知道些什么呢?期待学生能说出一部分有关雨前的现象,如天气变冷、出现乌云等…
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对于雨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师:如果让你猜想,你认为雨是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水蒸气遇冷)
师:同意他的猜想吗?还有不同的想法吗?那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并不太清楚,怎样验证呢?
生:做实验。
二、引导探究
那么你准备怎样来做这个实验,要用到什么材料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师:老师这里有个友情提示,可以降低你们实验难度,师出示问题:1、怎样快速制造出水蒸气?2、怎样使上升的水蒸气受冷?
师:我相信有了这两个提示再加上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想出好的实验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
师:你们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案。
生:生汇报——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用冰使水蒸气遇冷。
师: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学生补充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应加少量的热水可以节省时间。
生:我认为作为制冷装置的冰不能离水蒸气太远,免得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
师:你们想到的,老师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
师:实验方法设计好了,下面我们该做实验了,在实验前老师还要提醒你们几点,请看大屏幕,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生:自己读注意事项。
师:注意事项明白了吗?老师希望你们注意安全,认真实验,请各小组长到前面领冰,小组实验。
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随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三、构建新知
师:我们的实验到此为止,其它仪器不要动,把酒精灯轻轻的从三脚架下移出来,并熄灭它。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形成许多白气,然后凝结成小水滴,水滴越来越大,最后掉了下来,我们得到结论:雨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师:(相机评价)刚才我们在实验室里成功的模拟了雨的形成,那现在请同学们推想一下,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师相机提问那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怎样来的?(水变成的)真的有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吗?(没有)那是什么给它加热的?(太阳)在实验是我们用冰使水蒸气受冷,天上真的有一个大冰块吗?(没有)那水蒸气是怎样受冷的?据老师了解,每往空中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摄氏度,那么几万米的高空气温会怎样?(非常的低)。
师:同学们的推想和科学家的无数次验证基本一致,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看关于雨的形成动画片。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非常贫乏,经常会有干旱发生,学了雨的形成,你能不能给他们下一场及时雨呢?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束部分: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有了这莫大的发现,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想继续研究自然中的奥妙吗?老师会一直关注着你们,并期待着你们成功。
教学反思
一,解决问题有时只是无意中的发现。
在雨的形成模拟实验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水珠掉下来”。几次实验过程中
发现不管烧杯中加入的是多少水,小水珠总是喜欢附着在蒸发皿的底部,如果晃几下它就会掉下来几滴。可是我们要模拟的是雨的形成呀,水珠不是一滴一滴掉下来怎么能算是模拟呢。就在我绞尽脑汁为这件事发愁时,无意中看见桌子上有一些壤土。这些壤土是三年级观察土壤时留下的残渣。于是,我忽然想到教参上提到真实的雨形成是需要凝结核的,也就是高空需要一些小尘埃。有了这样的理论依据我赶快就捏一些壤土让其附着在蒸发皿底部,然后盖在烧杯口,进行再次实验。谢天谢地,小水珠终于喜欢掉下来了。学生能够形象的`联想到真实的雨的形成过程了。解决问题有时就是无意的发现,无意中的提醒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以突破的问题。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实验有力体现这一点,但切忌:高效才是根本。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操作实验一般而言是我提出几点要求之后,学生按照我设计的实验内容操作。但这一次实验,我要求学生小组自己设计实验,对于实验装置学生自己思考它的用途,并且联想实际雨的形成的过程,想到装置的代表性。第一次试讲中,我没有提具体要求,放的太大了,使学生设计与操作混为一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第二次试讲中,在没有改变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下,教师有一定的引领,使实验很有序的进行。一次一次的试讲改进后,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三,适时的引导,把模拟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迁移”的学习方法。能够
把一种实验事实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是科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真正的雨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通过模拟实验来想象一下真实的情况,就需要学生会迁移了。这种迁移的方法,应该在科学课上慢慢的渗透,因为它对理科的学习很有帮助。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模拟实验来联想真实情况,还是第一次。本课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想要突破常规做到新颖,实在是有很大的难度。几次试讲修改后,我认为我还是没有突破更“新”的地方,也许本课按照常规把事实讲清晰,或者慢慢的帮助学生建立模拟与现实的联系才是最应该做的。我想,对于本课我还会继续探索,找到新颖的突破点。
【雨的形成教案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1.雨的形成教学反思
7.教案活动反思
8.成长教案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