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说课课件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的说课课件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的说课课件
一、学生分析
1、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思维分析
本人任教的是普通中学学生,本节内容是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处于此时期的学生,有意记忆逐渐占重要地位但无意记忆还比较明显,但还远未达到习惯注意的境界;思维上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学习兴趣上大多数学生处于操作兴趣与因果认识兴趣之间,兴趣的稳定性较差。
2、 学生学习本节的基础知识分析
(1)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作了介绍,但所任教学生中考成绩分布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处于中档水平,这部分学生对于原有知识大多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如果你提问学生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正确答案。但如果拿具体的过程提问,如我们推桌子,桌子就运动起来了,但我们停止推,桌子马上也就停下了。提问学生解释一下这一现象,大都数学生都会回答,推力使物体运动。
(2)初中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只处于定性理解的层次,惯性由质量决定这一概念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学习本节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习本节的思维障碍主要是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错误的生活观念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起一定的消极用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运动与力之前都有这样的看法,认为静止的物体,用力推动它,它才会动动,力停止作用时,它就会立即停下来,推动物体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但由于原有的生活观念和经验,往往比较顽固,学生往往不能马上改正,所以学了之后仍有一部分学生受原有错误的生活观记和经验的干扰和影响,不能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其次概念不清也是本节学习的一个思维障碍,很多同学对于惯性的概念理解不清,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也大。
二、教材分析:
1、 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关于运动与力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而近代物理也是以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关系为起点的,所以运动与力在人类的物理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运动与力也是一条主线,有人说学好了运动与力就学好了高中物理,可见运动与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本节牛顿第一定律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部。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重点放在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决定因素。
(3) 能运用惯性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及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2)教给学生研究物理学的正确方法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以实验为检验科学理论唯一标准的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重点,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理解质量是描述惯性的物理量是难点。
4、 教材处理
就三维目标来说本教材相比于旧教材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二个维度目标。如关于"运动状态"这一纯知识点内容,用了简化处理。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到牛顿定律的建立,应注重分析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为常观经验出错主要是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本节课的除了知识主线,还以以科学方法的发展,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初步接触,了解,进一步认识等落实为另一主线。对于理解质量是惯性的决定因数,没有采用课本所用的观察实例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师生共同完成的设计性实验。其原因:1、如果学生以常观的生活经验,因为刹车货车比小车停下慢,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那么学生就容易得出,质量为m的本块以V初速度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应小于质量这2m的木块以同样的初速度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再则在方法上范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察现象-----忽略其他的可能因素(如刹车的力是不是一样,他们的初速是不是一样等)----直接得陈述性结论,没有用实验加以证明。2、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基础的原因,让学生独自设计是不太现实的,在师生共同设计此实验的过程,学生又进一步理解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谈话法(让学生解释演示实验,老师提问)使学生原有的错误知识体系出现矛盾,引起头脑风暴。运用讲授法对牛顿定律的建立过程作介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作模拟,使学生理解理想实验的重要性。对于学习惯性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这一内容 上实行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明白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决定量。在各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启发性。
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运用讲授法教学时,不时地提问引起学生思考避免学生进入被动学习状态。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乐于探究。
四、教学程序
1、引入
演示实验(1):推桌子,桌子运动;不推,桌子马上停下来。
学生动手:推桌上的一本书,橡皮等。
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从现象得出结论。
结论:没有力的作用,物体都将停在某一位置。
原有初中所学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把学生原来的知识打乱,给学生制造头脑风暴。再运用一句话把学生的思维带到研究物理研究史。其实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是物理学在研究的问题
2、介绍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物理研究史。
(1)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
介绍亚里士多德注意二点:1、介绍一下亚利士多德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要让高中学生觉得他是个老范错的笨蛋,其实亚里士多德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2、介绍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与研究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其实刚才使用的方法与亚里士多德其实是一样的。并且由于这个解释符生活经验,以致他的结论存在了二千年。
(2)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以及对物理学的贡献,讨论伽利略研究方法对人们的意义。介绍理想实验。
介绍伽利略里要注意以下以点:1、突出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精神,引起大家的精神上的共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2、重点讲解伽利略的分析过程,以及研究方法,让学生领会这种思维方式,并初步了解他的.研究方法。3、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理想化实验的重要性。4、伽利略的贡献,他用实验的方法代替思辩、演绎的方法是科学研究吏上的一次大的飞跃。这使他成为了现代物理之父。5、强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3)比较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分析亚里士多德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之处,让学生认识到原来出来的由现象得出的结论与理论产生矛盾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到原来的思辩方法对于研究社会科学有一局限性。并初步形成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介绍姆潘巴现象介绍,让学生分析姆潘巴现象这一谬论形成的原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正确科学方法观形成。
(4)介绍牛顿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物理史的具大影响。重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对开普勒、伽利略、迪卡儿等一批前人理论进行分析,吸收了他们的思想,运用数学方法,使物理学成为一个能表述因果关系的完整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他是力学领域的一个集大成者,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理论一度被人们认为是物理学的终结理论。牛顿这种分析综合加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让人们认识到可虽然我不是很聪有,但我如果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哪么一定比他们看得更远,激厉着人们不断前进。
(5)介绍一下当前关于运动与力研究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能面向未来,并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对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运用牛顿定律解释前面的演示实验,运用牛顿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的知识重点,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需要不断的练习加以强化。(2)、所学的知识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4、对于惯性的理解
对于惯性的理解分二个部分,一个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使用方法是先解释生活中的惯性实例(这些实验包括有益惯性和有害惯性),让学生举例,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对惯性大小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认识,为下面的师生设计性实验,作铺垫。(如在F相同的情况下,使物体停下来所用时间多的物体惯性大,而在时间相同时,改变相同的运动状态用力大的物体惯性大,最后得出。F与T乘积大的物体惯性大,有利于下面,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5、 学生讨论设置实验,探索惯性与质量以及速度的关系。
在做这个设计性实验时,应充分体现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教师先强调下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提问---合理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再让提问学生,惯性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可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提问:惯性与质量与速度有关吗,是什么样的关系?
(1)假设惯性由与质量有关
质量不同的物体以相同初速,用外力使他停下,用实验验证他们的惯性大小。当然我们用相同的力作用,测使其停下的所用时间来比较惯性大小与用相同的时间下,测使其停下来所用力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直接测F与T,用他们的积来判定惯性大小。
质量与惯性的研究思路,通过老师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考来完成。
(2)假设与速度有关
我们使用同的质量的物体,不同速度下改变运动状态。如2V----V与V----0来比较,测量他们的惯性情况。由于速度2V---V不好控制,所以我们可以用2V----0与V----0进行比较,如果前面所测的F、T积是后面二倍的话,哪么他们的惯性就一样。
同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思路时,应注意方法的落实,与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慢慢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讲让学生去理解。重在方法
五、作业设置
(1) 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试分析这位同学的说法。
(2) 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才投弹,能击中目标吗?为什么?
(3) 地球在从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后,为什么还落到原地,而不落到原地的西方?
(4) 课后分小组实验惯性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高中物理的说课课件】相关文章:
1.物理的说课课件
2.高中英语说课课件
3.高中语文说课课件
4.高中政治说课课件
5.高中音乐说课课件
6.高中物理说课课件
7.高中美术说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