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课程教案

2020-06-29教案

祝福课程精选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A、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B、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三、教学设想:

  1、以分析祥林嫂的死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有条件的应当组织学生看电影《祝福》,看看课文与电影的不同表现手法。

  四、教学时数: 安排三教时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小说的相关基础知识

  1、定义: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我们以前所学的简单记叙文就是小说的雏形。

  2、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3、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4、结构: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品,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5、环境: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6、欣赏理解:欣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①、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而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既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的安排,同学们主要应掌握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的风格特点。

  ②、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狂人日记》)使用的'笔名。

  作品:

  1、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主要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坟》《热风》《集外集》《集外集补编》《集外集拾遗》

  3、散文集:《朝花夕拾》

  4、散文诗集:《野草》

  5、翻译书:《毁灭》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教案《《祝福》教案(3)》。《狂人日记》(1918、5)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都选自《呐喊》。

  四、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主题: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五、基础知识检测

  (一)字音:

  监(jiàn)生寒暄(xuān)烟霭(ái)镯(zhuó)子朱拓(tà)

  瘦削(xuē)间或(jiàn)诧异(chà)悚然(sǒng)踌蹰(chóuchú)

  谬种(miù)尘芥(jiè)形骸(hái)模样(mú)新正(zhēng)

  俨然(yǎn)荸荠(bíqí)驯熟(xùn)桌帏(wéi)讪讪(shàn)

  咀嚼(jǔjué)蹙缩(cù)诡秘(guǐ)怔怔(zhèng) 再一强(jiàng)

  炮烙(páo)窈陷(yǎo)惴惴(zhuì)抵当(dàng)歆(xīn)享

  醴(lǐ)酒陈抟(tuán)老祖拗(niù)不过

  (二)词义:

  (1)幽微:细微。

  (2)监生: 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3)寒暄:(问)寒(问)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 太阳的温暖。

  (4)烟霭:烟雾。

  (5)间或: 偶尔。

  (6)悚然:惊惧的样子。

  (7)惶急:惶恐焦急。

  (8)踌蹰:A犹豫;B得意的样子。

  (9)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

  (10)谬种:坏东西(骂人的话)。

  (11)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12)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13)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六、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起讫段落时间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②、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

  ――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祝福课程精选教案】相关文章:

1.爱迪生课程精选教案

2.课程教案

3.课程《山雨》教案

4.体智能课程教案

5.夹竹桃课程教案

6.《雨后》课程教案

7.小班课程教案

8.《师生情》课程教案

上一篇:包身工教学课件下一篇:《祝福》精选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