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说课课件

2020-07-04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想的风筝 作者:苏叔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读通课文,掌握长文读短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文字蕴涵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1、板书风筝

  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

  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2、有一位叫苏叔阳的当代作家,每逢看到那一只同蓝天白云戏耍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请看他离开这位老师近三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理念: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审题入手,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二、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正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1、连翘花(出字图片) 2、扶摇直上 3、翱翔盘旋 4、气喘吁吁 5、功德无量(读文中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相机讨论交流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读得不正确,不流畅是正常的。况且,这篇课文长达11个自然段,千余字,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接触文本,而匆匆深入文本,势必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于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

  生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的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是划出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三读是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理清文章脉落

  1、这篇文章是写谁的?(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写人的文章我们都知道要用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分两步完成:

  (1)请你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指名概括。

  (2)再将每一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来,指名概括。

  (3)相机完成板书: 笑谈腿疾 课讲得极好 提问学生 放风筝

  2、课文1~3节写什么?(板书:忆起老师)

  课文10~11节写什么?(板书:思念老师)

  3.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调控,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这种“标题式”概括,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原来课文是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一点拔,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五、品读1~3节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景导入,很有特色,齐读1~3节。

  2、指导第2节的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自然段写了几种景物?把它们当成什么来写的?

  文中的句子与这个句子比较:柳枝绿了,连翘花开了,风筝飞上天了。(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

  3、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又,每逢,不由自主)指导品读1、3节。

  4.指名读一读这几小节。读出景美、情美来。

  设计理念:第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通过对1、3节中的“又、每逢、不由自主地想起”等词的品读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从第2节的写景引领学生体味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六、品读10、11节

  1、自由轻声读10~11节,体会作者对老师那深深的思念,感受他们浓浓的师生情谊。

  2、请一位同学朗读。

  3、师介绍苏叔阳生平材料,点出他的学业,工作、品性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

  其实,苏叔阳一生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他在一篇回忆录里说: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他由一名大学教授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

  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肾癌切除了左肾,2001年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手术后不久,又发现他脾脏内有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再次想到刘老师那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于是他一次次与癌魔抗争,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抗癌十几年中,他仍然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再请同学读10~11节。

  5、教师引读:

  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我——(刘老师)

  面对病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我力量——(刘老师)

  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叔阳把自己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敬意都包含在这深切的呼喊声中——(接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饱含着苏叔阳对老师无尽的思念。

  设计理念:最后2小节的品读,我以苏叔阳的生平资料的切入为突破口,点明他学业、工作、品性等深受刘老师的影响,正因为刘老师是

  苏叔阳精神的引路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才会有课文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留下悬念:刘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他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节课我们将从其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影响作者一生的人格魅力。

  七、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个典型事件,我们认识了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叔阳对刘老师的绵绵思念之情。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课文,从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去体会他们那浓浓的师生情,去品味那在我们心中升腾起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说课课件】相关文章:

1.《理想的风筝》教案课件

2.风筝说课课件

3.理想的风筝教学课件设计

4.理想的风筝课件参考

5.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6.《理想的风筝》评课稿与说课稿

7.《理想的风筝》教学说课稿

8.理想的风筝的优秀说课稿

上一篇:夏日绝句的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理想的风筝课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