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家长会课件
珍爱生命,关爱为先,切实做好防溺水工作.
防溺水家长会课件
一、治理目标
牢固树立学校安全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原则,以教师、学生、家长宣传教育率达到100%、校园及周边危险水域排查率达到100%、防范措施落实率达到100%为目标,科学筹划、精准发力,严格标准、规范管理,督促有关部门和学校切实落实安全监管及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防溺水工作突出问题和隐患,净化全市学校安全发展环境,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完善防溺水安全制度和措施,有效遏制溺水事故发生。
二、治理内容及措施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认真开展学生防溺水主题教育、宣传、排查和防范工作。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预防溺水专项治理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一)开展学生防溺水主题教育。4-6月,自治区教育厅将以“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为主题,依托xx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20**年全区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教育实效。加大防溺水教育的力度和频次,认真开展“六个一”活动,暨一次主题班(团、队)会、一期专题黑板报、一次视频讲座、一份班级倡议书、一次防溺水课外作业和一份学生承诺书。教育全体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水边玩耍嬉戏,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本校(园)学生预防溺水事故提醒警示制度,在午休、周末、节假日、考试结束后、暑假等重点时段,利用校讯通、班级QQ群、微信群等有效途径密切家校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告家长书等途径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交给家长,让家长认真阅读,切实增强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不断提醒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孩子外出要“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
各校要尽早召开一次预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告知家长认真落实监护人职责,切实承担起学生在脱离学校监管后的看护责任。要深入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暑期教师家访”活动,学校领导分片包干,带领教师开展一次暑期家访活动,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溺水事件,借用惨痛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家访反馈材料留存学校建档。
(三)加强危险水域的巡查防范。学校要主动与乡、镇(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争取当地政府、社区(村)委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渠、河流、水库等危险地段设立防溺水警示牌、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特别容易发生溺水的水域要设置救生器材;聘请义务监管员(志愿者)在关键时段对重点危险水域进行巡护,对有玩水苗头和下水游玩的学生及时予以制止;提醒池塘、水库管理者落实好防溺水的相关措施,切实承担起安全责任;通过张贴宣传画、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共同防范的良好氛围。
(四)认真开展“六有”工作。即:校园醒目处有张贴防溺水宣传标语(或电子显示屏有宣传防溺水警示语);校园安全宣传栏(橱窗)有刊载图文并茂的.防溺水宣传内容;每日放学前有播放防溺水安全教育提示语音;校园及周边河流、池塘边上有设置警示牌及防护设施;有防溺水专项台账;有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校讯通(微信)发送记录。
三、时间及范围
20**年5月1日-10月31日,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
四、领导小组
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效果明显,特成立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体局基建安全管理室,xx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全区专项治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迅速行动,明确责任。要立即对学生防溺水工作现状进行一次研究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校长、保卫处(科)长、班主任等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安全教育到位、有效。要以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区域、人群、时段为重点,将防溺水安全教育有效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要将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作为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年度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因防溺水专项整治“六有六个一”项目落实不到位,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学校,取消该校当年评优评先的资格,同时要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加强督查,严格报送。学校安全保卫处(科)每周一次对班级防溺水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区教体局每月至少一次对辖区学校进行检查指导,市教体局将组织相关人员就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各中小学要在学生会、团委、大队部设立安全部,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协助做好信息搜集报告。
各学校要对防溺水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于6月底、10月底分两次将防溺水工作总结电子版报送区教体局基建安全管理室杨国兴邮箱。凡学生发生溺亡事故的,学校应迅速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要及时将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处理结果以及今后改进工作的措施等以书面形式报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