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方土地教案

2018-09-27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现代诗特点。

  2、背诵、默写。

  二、能力目标:

  体会本诗所体现出来的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本诗思想内容和感情的理解。

  2、难点:结合本诗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丰富内涵。

  目标:

  1、结合背景,理解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了解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诗歌诗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一定的节奏,有比较和谐的节拍;一般要押韵。

  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是说诗歌的灵魂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因此,阅读诗歌,应该多朗读,多背诵,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

  二、回顾历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万人以上。至1938年12月,华中、华北、华南大片领土沦陷,半壁河山落入日本人之手。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三、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1、自读课文。

  2、师介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主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因此,在阅读本诗的时候,应该饱含感情。

  3、师范读课文。

  4、生自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理解诗的内容:

  1、本诗分为两节,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2、分析本诗的意象。

  土地——嘶哑的

  河流——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风——激怒

  黎明——无比温柔

  3、分析土地为什么是嘶哑的?

  4、分析河流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5、分析风为什么是被激怒的?

  6、分析黎明为什么是“无比温柔的”?

  7、破折号后面在说什么?

  (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8、生前、死后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9、朗读

  10、第二节采用了怎么的形式?

  (一问一答的形式,设问;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祖国的强烈感情)

  11、朗读。

  12、练习。

上一篇: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卷下一篇:梦想的力量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