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
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行道树》。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行道树》。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堕落 点缀 自豪 冉冉 苦熬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多姿多彩
二、朗读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方法:
《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⑵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⑷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⑸ 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
⑴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 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⑶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⑷ 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⑸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关键词是“神圣”“痛苦”“深沉”。
四、总结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第一次真好》。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第一次真好》。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雏形 丰硕 稀疏 珍重 累累 低回 沉甸甸 眼巴巴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二、朗读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三、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引导:
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
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
2、合作研讨。
⑴ 文章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⑵ 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⑶ “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⑷ 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⑸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3、全班交流小结。
四、语言应用
1、 ,只是一种点缀。
2、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
3、 冉冉升起。
4、一 硕大 的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5、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6、 值得低回品味。
7、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8、 玲珑剔透。
9、第一次看到 ,但觉 。
10、 使人回味无穷。
11、愿你珍重 。
五、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