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两课时教案

2018-11-21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写好看;写好“采”“幼”。

  3、了解重阳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借助老师的提示词语,能基本概括大意。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哪个节日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节,我们总会( )。。。。。。这些美好的节日我们统称它们为 “佳节”。【师范写 佳节,指导书写 佳】这些传统佳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可是不变的是在这样传统佳节中我们都会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传统佳节有关的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生读课题。“逢”是后鼻音,谁再读读,齐读课题。

  2、那么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佳节是指哪个节日吗?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那么在古代,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呢?老师从文中找了一些介绍重阳节习俗的和人们欢度节日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二、字词识记 出示词语,指名读,生字逐个认读。

  重阳节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挽手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天各一方 思念 思绪万千

  重阳节 指导书写 重。【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这几个词语都是在介绍重阳节的习俗的,那么茱萸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为什么重阳节要有这样的习俗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出示茱萸图片,介绍重阳节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健康长寿,这也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老师也找了几个词语。出示

  手挽手 扶老携幼 指导书写 幼【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兴高采烈 指导书写 采【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还有几个词语老师看看大家会不会读?

  读完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看看同学们会不会读?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词语、句子我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走进课文去读读吧!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特别注意听下老师是怎样读后面那首古诗的。

  三、初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请个别学生读课文2、3 段。其余学生听读、纠错。

  课文会读了吗?你们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文包诗,以前学过这样的课文吗?文包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古诗的意思蕴含在课文中。

  4、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读,师生共评,师指导朗读。

  5、感知文意:请同学们默读思考: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出示提示词语,生思考概括文意。

  【王维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思念起他在家乡的亲人,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四、写字指导;生拿出习字册描红,并写生字,师反馈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古诗,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2、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词语的意思;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独”“异乡”“佳节”“倍思亲”“少一人”等词语的品析体会诗人身居异乡在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第二句。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想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去寻找吧!

  二、精读品析

  1、品读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话的意思在哪里?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15岁、2年)他去了哪里?做什么?他有什么感受?板书【孤独、思念】

  出示:当孤身一人在外求学的王维受人欺负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夜深人静,王维难以入眠的时候,他会想——————;当王维生病的时候,他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王维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他多想______________;当王维…….

  【相机理解 独,异乡的意思】

  你也有过这种孤独的感受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段。指导抓住15岁那年、两年了。这两个词语读好第一段。

  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王维15岁独自一人来到长安求学,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经两年了】指导读好重点词语“独”“异乡”。再读这句诗,

  2、品读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的意思在哪里?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第二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a.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热闹、扶老携幼、登高游玩。【相机解释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b. 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人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展开了丰富想象,把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说出来!(登高游玩、喝酒写诗、聊天嬉戏。。。。。)如此热闹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愉快的读一读把!(指导朗读,欢快的节奏)

  我猜,王维看到这种情景一定也很开心,也是兴高采烈的,你们同意吗?

  c.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在长安生活,已经两年了,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都是孤独一人。此时恰逢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他却不能与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兴得起来,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再读第二自然段。

  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d.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人们扶老携幼、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情景,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了】

  再读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抓住倍思亲指导朗读)再读古诗。男生读第一、二段,女生读一、二句诗。

  3、品读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维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维在想什么?】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喝酒聊天、写诗吟诵。。。。。)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想会:介绍王维家乡与长安相距数千里,中间还隔着一座高耸入云、难以翻越的华山。一处在山的东面,一处在——山的西面,【借机理解诗题山东,忆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乐范读第三段(怎样读好第三段呢?哪些词语要读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思念)

  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读这两句诗。女生读课文,男生读诗句。

  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起了过去的欢乐,也想起了独在异乡的孤独,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将浓浓的思念寄予四句诗中写下这传诵千古的名篇。出示 古诗,再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情感升华。

  1、配乐诵读古诗。2、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说)。

  2、(配乐)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念我们。爸爸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

  (2)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长安 家乡

  孤独 天各一方 思念

  (忆)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优秀教案下一篇:九年级上册《悔的边缘》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