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人生的故事

2021-01-01故事

霍金的人生的故事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就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我们看看下面的霍金的人生的故事吧!

  霍金的人生的故事1

  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蹟,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霍金的人生的故事2

  霍金必须利用轮椅上设置的'一部小型流动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与外界沟通。(AFP/Getty Images,2005年10月17日德国柏林)

  霍金在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而那天正是著名科学家伽里略逝世的300周年。他在年幼时,已展现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份,而且非常喜欢发问。之后,他就读于牛津大学,并以自然科学一等荣誉学位毕业。那时,霍金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笨拙,有时会无缘无地跌倒。当霍金21岁,正在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时,他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病,亦即是肌肉萎缩症。当时,医生也束手无策,只是预料他的病情会不断恶化,也许只能活上数年。

  霍金在文章中谈到自己的病时表示,他刚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他不明白这样的事为何发生在他身上,不明白人生为何要这样终止。但当他在医院看见一位因白血病而死的男孩时,他明白到,无疑会有人比他更不幸:“每当我想为自己感到悲哀时,我便会想起那个男孩。”

  在被诊断得病前,霍金曾经觉得生命很无聊。但那时他突然发现,若然自己能暂免死亡,也可以做到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曾经梦过几次,我将牺牲自己来拯救他人。毕竟,若我无论如何也要死去的话,也可以做一点贡献。”霍金表示,虽然他的未来被蒙上了阴影,但他竟比以前更享受生命。

  不过,霍金又在1985年得了肺炎,要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之后便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还要接受24小时的护理照顾。此后,他便要利用轮椅上设置的一部小型的流动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与外界沟通。这个语音合成器,却给了这名英国科学家美国口音。

  去年访港期间,霍金便勉励了同样全身瘫痪,曾经要求安乐死的本港青年斌仔:“只要有生命,便有希望”。霍金指结束生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无论生命如何困难,总会有一些事情做得到,并达致成功。

  在学术方面,霍金的道路,远比他的人生道路平坦。他在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便继续留在那里进行研究工作。他在1973年离开了天文学院,在1979年便受聘为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院的卢卡逊讲座教授。牛顿也曾在1663年由出任这个职位。

  谈到从事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的原因,霍金在香港之行中提到,他是想解答一个大问题:人类为何存在?人类从哪里来?他亦曾说过,他的目标是彻底地理解宇宙。

  他认为,在解释宇宙的方程式背后,还有一个动因,去构成一个方程式可以描述的宇宙,并让宇宙运行:“科学那去建构一套数学模型的惯常做法,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一个宇宙去让那套模型去形容呢?到底为何宇宙要存在?”“整个科学的历史,就是去逐步地认识到,事情并不是任意地发生的,但它们能反映出一个潜在的秩序,也许是由神启示的,也许不是。”

  霍金目前对宇宙起源的解释是,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这是他在28岁时和伦敦佰碧克大学教授彭罗斯合作,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证明的“奇点定理”。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重视直觉带来的灵感。

  “黑洞不黑”就是来源于霍金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正在思考黑洞的问题时,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

  接下来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认为黑洞并不会是完全黑暗的,而且在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最后,黑洞将会蒸发并消失。这个理论,后来便被称为“霍金辐射”。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让他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在《时间简史》的结语中,表达了他对解开宇宙之谜的愿望:“然而,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霍金的人生的故事】相关文章:

1.霍金的生平故事

2.霍金的笑容故事

3.霍金的励志故事

4.关于名人霍金的故事

5.我最崇拜的人-霍金

6.霍金故事读后感

7.霍金的哲理故事

8.十问霍金名人故事

上一篇:科学家的故事下一篇:科学家霍金的励志人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