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民创业故事

2018-08-30故事

  “没有想到能过上现在的生活。”来自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塘坝村“农民”吴国祥没有想到20年前学会的银饰锻造让他成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销售额达300万元人民币。而在“天下苗族第一县”——贵州省台江县民众依靠银饰锻造、刺绣、剪纸等民族文化遗产发家致富的事例比比皆是,昔日的祖传技艺正变成当地苗民致富的好帮手。

  台江境内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其精美绝伦的苗族刺绣和银饰吸引海内外众人的目光。银饰是苗族文化的符号,苗族银饰有着数百年历史。苗族人酷爱银饰,尤其是苗族少女,她们常常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而苗族刺绣更是被中国艺术大师刘海粟“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

  吴国祥自1993年跟父辈学习银饰锻造已有20年,现如今在台江县便有5间门面。“一般节假日或是节庆时的生意最好,每年都会有300多万元(人民币)的销售。”老吴的弟弟吴国正更是放弃在广东打工的机会回家创业,现在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有着“绣中之绣”美誉的台江苗绣更是美名天下。国际知名品牌夏姿、SHIATZYCHEN等,均获取中国少数民族图案色彩、采用苗族刺绣图案、纹饰等创作。35岁的台江妇女冉登英更是在贵州、昆明等地开设苗绣店,冉登英告诉记者:“苗绣的产品供不应求,国外游客尤为喜欢,在云南丽江经常有游客大众购买。”

  随着银饰、刺绣产业的产业蓬勃发展,台江县24家苗族手工刺绣农户组成了台江县施洞镇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有八家银饰刺绣企业获得进出口贸易权。据当地政府统计,银饰刺绣产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2万余人,实现了从自产、自销、自用逐步走向了市场导向、企业带动、订单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苗族银饰、刺绣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由于受生产规模不集中、营销手段落后、尖端设计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其仍缺乏竞争力、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低。提及未来的发展,台江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议:“苗族的银饰、刺绣产业大多属于个体经营或微小企业,需要国家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同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让民族文化的精品永远流传下去。”

上一篇:拼搏是人生的乐趣是一种美励志文章下一篇:吕维海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