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当玉米卖的成败故事

2018-12-24故事

  在美国亚特兰大北部的一个乡村里,有一名叫约翰凯恩的农民,多年来,他一直继承家族的传统,靠种植玉米为生。但由于玉米在美国是一种极其廉价的农作物,因此很难卖出一个好价钱,所以虽然约翰凯恩非常勤奋地耕耘着家中的十几亩玉米地,但也仅仅是养家糊口而已,无法因此而过上富足的生活。

  后来,约翰凯恩的儿子小约翰从学校毕业后,也加入到种玉米之中来,帮父亲一起耕种玉米地。有一次,他们从外面请来了24名工人给玉米地锄草,期间,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结果把24名工人全困在郁郁葱葱、半人高的玉米地里。十几亩的玉米地种得错综复杂,第一次来这里干活的工人根本找不到出口,最后还是约翰父子把他们一一领了出来。

  这件小事一下子促动了小约翰,他从中看出了一个致富的新商机。接下来,小约翰到城里请回来了几个美术和植物园艺剪裁高手,让他们帮自己在玉米地里设计和剪裁出一个个大的玉米“怪圈”迷宫。

  当这个绿色的迷宫被设计好后,约翰父子又邀请城里的游客前来自家的玉米迷宫里参加捉迷藏和寻找出口的游戏,并且适当从中收取一些费用,而玉米则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游客。

  很快,这一新型的、放在大自然中的娱乐游戏大受人们的欢迎,前来感受玉米怪圈迷宫的神奇魅力的游客越来越多。如今每年约翰家的玉米地接待的游客多达15000多名,由此他们也从中大赚了一笔,其收入比之前单纯卖玉米要多出无数倍。

  无独有偶,在埃及有一个村庄,由于地处偏僻,资源贫乏,而且文盲人口众多,因此多年来一直是埃及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虽然一届一届的村长也都是想尽办法脱贫致富,但最终都是因为没有什么有效的招数而不了了之。因此,当其他的村落都一个个先后发展起来了,这个村庄的面貌依然还是跟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村庄一样,贫穷而落后。

  后来,一位“空降”过来的村长,突发奇想,他认为,既然他们现在的村庄和很多年前的古埃及村庄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两样,那么就干脆在贫穷落后上做足文章,打造出一个现实版、活着的“古埃及村庄”,这样一定会吸引不少人过来参观旅游。贫穷落后也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呀。

  于是,村长开始带领村民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村里所有的房屋都改建成古代埃及时的模样,之后,村长又精心挑选了250名村民,其中包括老人、孩子、妇女和青壮年,让他们入住改造后的“古埃及村庄”,并将他们的生活全都“古埃及化”,让他们完全按照几千年前埃及人的穿着打扮和生产方式劳动,每天都牵着牛羊出去干活,拉磨。

  同时村长还请来了植物学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了在埃及灭绝了1900多年的纸沙草的种植,并且让这些纸沙草成为埃及传统手编制工艺品的原料,仅这一项就为近万人提供了就业和工作的机会。

  活着的古埃及村落,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古埃及文明,这样的宣传口号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外来旅游者。人们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目的就是来看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民族的古埃及人,每天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而其他250名之外的村民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为游客们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或者推销旅游纪念品。

  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个村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收入让他们个个腰包鼓了起来,彻底脱贫了。

  从单纯的种玉米到打造玉米绿色迷宫,从始终如一的守贫到“因贫”利导的古埃及村落,思维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美好结果。而这一切仅仅是需要做到玉米不当玉米卖,贫穷不当贫穷看。

上一篇:事先彻底过一遍成败故事下一篇:有成就的人都是单纯的成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