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退休后,不甘寂寞的他,开了个花木场。
租地,搭棚,聘请技术指导,进花,卖花,半年多后,花木场便开得有声有色。你看那葱绿的平安树,滴水观音,深绿的铁树,富贵竹,鲜艳的三角梅,杜鹃,海棠,还有紫叶带小红花的紫竹,绿叶长小白花的茉莉……当了多少年县农林局局长的父亲很时惬意。一时间,买花人,熟人,友人,经常光顾。“来,老赵,走时搬上这盆花放到家里观赏。噢,不要钱,不要钱,老哥送的。”“老王,给你盆君子兰回家养吧,不要钱,不要钱,”“老吴,走时带上两棵月季,种到自家院留出的花坛里,每年开好几次花,鲜艳着哩!”父亲爽朗的笑声,招呼声。六十多岁的人,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一天上午,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站在花木场大门口,探头探脑地往花木场院子里张望,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悄悄的走到花木场院子里转着看起花来,后来又转到了花棚里。小男孩的一举一动,没能逃过在院子大门口一侧换花盆的父亲的眼睛,当小男孩从花棚里走出来后,父亲问“孩子,你想买盆花看吗”?
小男孩腼腆地说;“我想转转。”
“哦!那就转转,看看吧。”
过了一会,看花的小男孩指着一盆吊兰问父亲;“这盆花多少钱呢?”
“四块”。
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喜色。
“我想买几盆花到街上去卖,行吗?”小男孩丢掉了腼腆。
父亲不解地问;“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在家里跑着玩哩,你怎么想卖花呢?”
“我家就在县城西边的村里住。我爸爸去世了,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妈妈,弟弟和我。我想过星期时卖花挣点钱给家里用。”
“好小子,有志气!”父亲露出了笑容。
父亲十二岁那年,爷爷去世了,丢下了一大家子人,在那日寇横行缺衣少食的年代。为了全家人不被饿死,父亲白天能上学就上几天学,只要一有点时间就去当小工,晚上还拉着叔叔提个罩子灯,沿街走着卖花生。父亲看见这个小男孩,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父亲说;“孩子,这样吧,花按进价给你。拿花时你先不用交钱,先拿上花去卖,等卖回来了,把卖剩下的花还放在花棚里,把卖了花的钱和看门的闫爷爷按进价结一下帐就行”。
从此,街里多了一个推着小土簸箕车卖花的小男孩。
两年多后,小家伙考上了省城的一所财会学校,每年放暑假回老家后,小男孩还照样推着小土簸箕车卖花。
小男孩上班后,穿着干净得体的他,拿着一提兜水果到花木场去看父亲。“爷爷,我现在中专毕业上班了,在省城一家大型企业做会计,工作挺好。过来看看您,祝爷爷健康长寿。”父亲拍了拍长高了的小伙子,又说了一句,“好小子,有志气!”
小伙子还告诉父亲,第一次练摊是卖花,后来他到省城上学后,星期日他到批发市场批发点东西,抽时间到早市或夜市上去卖。可能是年龄小的缘故吧,人们对他很眷顾,这几年他上学的费用都是靠自己挣出来的。父亲听着,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