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之美随笔

2019-05-21随笔

  久闻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本是因他们而来,却莫名地着迷于沈园的园林美景。

  走进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立着的大石头,导游介绍说是一块陨石,以“丑”出名,但也因它的丑而成就了另一种美。中国的园林艺术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在这块“丑石”上也有体现,它遮住了园林的大部分风景,让人无法一览无余,这正展现出东方美学中的隐藏与含蓄。

  跨过小溪,穿过走廊,在白石突兀和藤萝掩映中,微露着一条羊肠小径,于佳木葱茏之中,很难望到它的尽头,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曲径通幽。小径的石头上苔藓成斑。“苔”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征,在西方美景中是很难看到苔的,因为他们觉得苔会破坏景物的整体感,但是在东方的审美里,苔却是极为人所重的,因为它十分难养,而且带着浓重的感伤与苍凉,能给景物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花木深处,有一座几乎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茅草亭,它不禁令我想到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虽然两者差别极大,尤其在建筑规模上,但是我感受到的意境却惊人地相似。“与谁同坐”出自苏东坡最失意时期问自己的一句话,他的回答是“明月,清风,我”。这是人生最大的解放和释怀。

  穿花度柳,抚石而过,又是另一座亭子。“亭”便是“停”,要在里面歇歇、看看才有意思,如果骤然离开那就太可惜了,亭上便是欣赏美景的好去处,有的景可以望但是不能到,那便只好依赖亭子的绝佳角度。因此亭绝不是随意搭建的,它必是赏景的极佳的立足点。站在亭上望去,在杨柳翠木的衬托下,对面的一座小石桥与这里遥相呼应。时已至深秋,残荷满塘,多少有些萧索与落寞,如果在夏天芙蓉盛放时,独坐亭上细品,定是另一番美妙的体验。

  出了亭子,沿着曲折萦回的小径走完整个园子,愈发觉得沈园虽不大,却完美地诠释了东方园林之美,徜徉其间,就连屈曲的小路都会令我暂时忘却外面世界的条条框框,完全解放自我,去感受物我合一的境界。

上一篇:鸟儿捎去的思念随笔下一篇:那一瞬间领悟成长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