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分梨创新分享的教育随笔

2020-06-28随笔

公平分梨创新分享的教育随笔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哭闹;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小皇帝”“小公主”待遇,这在无形中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他人奉献,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拿来与人分享的性格特征。我们都知道,所谓分享,即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关爱他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分享是幼儿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那么,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如何正确培养其分享意识呢?

  引导幼儿创新分享的形式

  对于“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都很熟悉。孔融在小小年纪就懂得把大的梨分给哥哥们,自己留下最小的。可是,从心理上来看,让幼儿让出“梨”容易,而要鼓励他们让出最大、最好的“梨”,则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如果成人直接告诉幼儿要舍己为人,让出最好、最大的,幼儿从心理上会很难接受,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让幼儿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因为很多孩子认为,只需要把大的“梨”对父母、亲朋象征性地谦让一番,他们就会夸奖自己,继而又把大个儿的“梨”返还给自己)。

  针对这一点,我们主张在学前教育中引入“公平分享”的概念。面对大小不同的梨,如何才能引导幼儿做到公平分享呢?为此,我们组织了“公平分梨”的主题班会,让幼儿大胆想象、尽情发言:如何公平分梨。

  班会上,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良策”:“把梨切成几瓣,一瓣一瓣地分。”“让妈妈再去买几个大小相同的梨,按个分。”“把梨榨成果汁,再倒入杯子,和爸爸妈妈共同分享。”“用其他水果代替梨,放在一起平均分。”“把梨编好号,抓阉儿分。”等等。

  由此可见,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需要我们正确去引导,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会公平分享。

  给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班级里玩具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玩久后孩子们会逐渐失去新鲜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每两三个星期开设一次“玩具分享日”,鼓励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玩具,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充分体会与人分享的乐趣。让孩子逐渐形成换位意识,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养成共享的品质。

  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故事《萝卜回来了》介绍了一只小白兔在一个下雪的冬天,没有东西吃,饥肠辘辘。于是,它跑出去找东西吃,在雪地里找到了一大一小两根萝卜。此时它没有独自享用,而是想到了小猴子一个人在家里,也一定非常饿。于是,小白兔便抱着萝卜去小猴子家,但是小猴子没在家。无奈,小白兔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留在了小猴子家里。当小猴子回到家里,看到萝卜又想到了小鹿,又把萝卜送给小鹿……如此循环,最后大萝卜又回到了小白兔的家里。为了能让幼儿充分理解小动物的内心变化,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进行现场表演,然后提出问题: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吃掉大萝卜?大萝卜为什么又回到了小白兔的家里呢?通过表演、回答问题等活动环节,孩子们明白了好东西需要分享、分享是快乐的道理。

  分享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引导幼儿自发地产生分享行为,让幼儿发挥想象去解决“公平分享”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给予、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公平分梨创新分享的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1.教师分享幼儿教育随笔

2.幼儿园分享教育随笔

3.和平分手杂文随笔

4.梨花-心情随笔

5.梨花雨随笔

6.梦回梨园随笔

7.分享随笔

8.平分的造句

上一篇:创新成就人才随笔下一篇:拒绝死板,敢于创新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