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今日有感

2020-07-26随笔

心情随笔:今日有感

  不过是轻下人情之笔而已,却总要让自己非常难受,唉,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哪一件事,即使是喜剧,不能从中窥得悲难的呢?自然,反过来说又是一样。每每要感念我圣叹的可爱,为何不晚生三百年?于是悲恻之心,不过强作平和。虽通透而不得不深迷守正者,未足有可诉之人。对外是很平和,处世也非不谙世故,日常言行更多未出格。只毕竟,虽三百年后同一块地域,三维如昔,一道时间轴却悄然划过,荒烟枯骨也难再寻访。此般心念,只得付予宁寂。

  想到了老杜的“国破山河在”,一公一私,其实所伤者类且深,况于自己,也不至于感念不到此句的度。而为公如此,则老杜于亲友之情,又能得知矣。又是可怜人一个!顿笑当年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文人傲气,大抵总是如此。独想说的反而是他《佳人》中两句:“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在自己人本性的讨论中,先提到一般生物本性——需索性里,经千回百转后,逻辑化地推导出其中的因果。实在这般手段,误己极深,此太过之祸。所以还是愿意从最表面的来悼念,毕竟能为一般人所见的,仅在于此,为所有人所初见的,也在于此。

  高三哪年的校运会,一好友见自己喜欢的人在赛跑中不小心摔倒又继续坚持深有所触,当时好像是见血了。我问的是为何感念不到先烈的前仆后继,却为眼前这种轻易感动?此人心之陋,只见得亲近的小是小非,而难见着疏远的大是大非。历来伶人宦官近臣所以作威作福而不得深究,或所以大义灭亲值得深许的因由。稍以比喻,便是“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可作推广的层面非常之多。此中的法门又是惯于为人玩弄了,只大抵又要叫自己恨而已。疏不间亲,为人坚守十年,远不如当面一句贴切的话。只有痴人才会甘受气节,非其不知,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已。

  人又可惯于如此,从来不发深论,待人所发则附和之,以为同心,实在又一心法。突然觉得自己这般说教,真是罪过,耽于恐导人非善,又误人若不知而惑、若知则又一鸿沟尔。毕竟这般事实太多,世间非礼法所制,实在很难有纯洁的人。若初为人惑,则不再甘守,又以惑无数人。从现实的概率来说,惑人自己容易得到好结果,至少单从交际上可见;而甘守者有点天降洪福的意味,彼此甘守实在难得一语,最后便黯然而已。待得彼此数年后,终于深得人的真面目,然后发于无奈一叹而已。

  婚姻不是悲剧,却几乎是所有爱情的墓地。这句话说得有点过了,但实在的,其中一人不免心中要有怨言。原因?年少无知,待得知时又为时已晚,这是天道所以成全人心之处。所以,不要看贤伉俪人前恩爱,一家有一家难念的经。不仅仅在于外物扰人心,亦在于人心扰外物。这番话,大概要让许多婚后人静里追思。

  突深有所慨,对一好友说,若女子不是第一次喜欢一个人,便全然失去了纯真。他说所以他只泡第一次的。想其许多所历,不禁心中一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其实应该说只要是懂得珍惜的人,任何纯真都是只有一次的宝贵。只不免的始乱终弃者比比皆是,能怨谁呢?最终所伤的,只是换来一句你自愿的。便开始好笑学生们初中、高中就无所忌惮了,岂不知人事几何、人心几更,便贸贸然轻而许之,以为得意终身,不免来日所念,一生遐梦,破碎于此。即使你多不以为意,毕竟也是缺憾,何况完全没有想过最终必然要对不起你最重要的人,又于心何忍。此中,虽睿智如我所敬者,也半陷不能得免。一发叹息。这便是人的价值观念之一。

  所以自重者不轻诺,轻诺则已有放任的意味。当人所守者愈多愈深,则更能为长远计,且纵是千挫万折,也不会没有自信。所谓信念,便得有所持、有所守。只毕竟此中颇有不足,请广于交际,不可只作待字闺阁。此老夫所谋,得谏于人而难自醒也,又是太过之祸,值付一笑。

  美满的婚姻有两重关节。其一便轻巧地以“两情相悦”些许带过吧。其二者,不可避免地夭折于习惯。此所以“小别胜新婚”。最初相识,春意融融,贵在于朦胧不可唱喏;中间则贵于热忱,彼此相重;后来贵于相知,熟于应对。但祸也在于相知,往往后悔的便生了,除非彼此有为对方所矜重的。处久了的习惯,大概总是很快的,估计半年应该可以,这点小生从来不知,见谅。其中的不幸也是价值观作祟,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当人偷不着时,愈以为贵,偷着了,也就是丢弃的开始。至于相处,或许初会耽于腼腆,更深处惟恐亵渎;至于日久,便深切不可离;再于日久,开始索然无味。此中如珍馐佳肴,偶食之念念不忘,到了日夜宴饮,反而不如粗茶淡饭可口了。若诸君悟得此中三昧,自然牵延有法,不消小子计较。

  人多爱于深切,以至于有生死相托的感动。余更钟情于初始与终末,前者清淡而后者深厚。清淡到观荷的程度,只在于意会;深厚者又岂须将恩义常挂嘴边,也在于意会。善始善终,落落者难合,此故难离。

  因此,“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悲剧非仅在于某人的.忘恩负义,而更在于一种非人力能轻易挽回的对于习惯后的平淡。最终往往便要借助于道德来规范,摆上一面高高的墙,叫人疲惫于去爬。虽然有了这层好处,却蔽住了墙里人的视线,轻易地惑于墙外人。从中演化的一个结果便是,人们开始否定表面化的事物,又为这样惑人声色表象的最终消褪表现出极重的惋惜之情。唉,英雄老矣,美人迟暮,或许于最漫烂的刹那灰飞烟灭,对于个体终是最好的吧,至少从不再拥有时看来是这样。

  文不采,则行不远;诗无律,则难上口。因而一种吸引人心的表象终归不得不慎重,此后才能论及深层的。自然,表象的手法也是千般面孔,大概的一般标准存在,只是针对不同类型,又应制宜,若要游刃有余,大有考究。有时深叹所谓通达者的悲难:虽赏得一厢芳华,不免顿生凋落的惆怅;虽赏得碧玉流溪,不免顿生失瀑布浩荡之气。如是种种,无论参得什么因,证得什么果,说到底有什么是自己觉得有价值,甘愿不计较一切地付出的呢?如果说爱情的发轫来自于爱慕,晓得习惯的可怜处又在于其发轫缘于“怜惜”。无论才情、品貌、家世,还是集得其心所能列举的满足,仍又是这般的虚妄可欺而已。虚空缥缈,可为现实者所批判,但我仍不得不以邀宠于天来安慰自己。

  其实“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也反映了习惯的一面,甚至当说是“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前因。

  所谓清者的矜持,便在于在山。即使帝王之倨也不得不虚心,这便是出世者终南捷径所以可行的原因。只不免即如谢安仍要招人讽刺。无论是守节者的鄙夷或对手的抨击,或是更一般珍惜如诸葛出山任劳役之情,都表达了人心对于清者某种渴慕的感情。若有以浊水葬清流来反诘,我笑而不答,自问即可。

  因而一旦出山,各种枷锁就把你套牢,成了家畜家禽,任人驱使,任人宰割,终不得逃。樊笼的坚固有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还不清的是人情债。自然,以人情放债的,或不以人情为债的,很难会去理会权利义务,此所谓浊者。

  正如人一旦托付则不以为贵一般,此句反应习惯的一面:山中来人,初总会受到群僚的另眼看待,待得已惯于有此一人,同样终日所事时,又岂得如初般器重,除非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吧。

  儒家欲以清简自居,与人心的一般价值观念,或称世俗,便难免要有抵触,故儒家又部分地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只是并不偏执,因而显得正大。一手执入世之矛,一手持出世之盾,因循不息,这是中国儒家高明的地方。毕竟任何事物都是攻防兼备的,只是表现态有些出入,尤其飘忽不定的人心更是如此。

  练达而又欲以清者自居的,虽然很多感受往往要出于自欺,终究这种人总是世故得小心谨慎,尤其除对于至交不曾计较外,常虑及的便是不拖沓任何人情。人若敬你三分,可能的话是退两分还一分,既承其意又还其情;又或者还其三分,这是因退而不恭;或是殷达,则往往会敬人更多,以疏后路。此老人家之道,望子孙们体谅得其衷心,便是孝顺之一。此所以人不爱繁文缛节,却终归不免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却是人心总欢悦奉承,而现实的世界很多不依人情又往往寸步难行。怨谁呢?入世便是如此,出山泉水浊嘛。

【心情随笔:今日有感】相关文章:

1.今日心情随笔

2.心情随笔:今日之感

3.心情随笔:失业有感

4.心情随笔:月夜有感

5.心情随笔:这天有感

6.心情随笔:离别有感

7.心情随笔:清明祭扫有感

8.孤独有感心情随笔

上一篇:心情随笔:失业有感下一篇:那人那月夜色不深不淡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