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正在消逝的乡音随笔

2020-08-11随笔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乡音随笔

  农历十一月十八过后,村里照例会请一班越剧团在祠堂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一个礼拜的戏,今年也是如此。而这个礼拜,附近各村庄的戏迷便拎着一条小板凳顶着寒风蜂拥而至,平日冷清的青砖黑瓦又焕发出百年前名门望族的热闹。

  小时候,我也常在老人的怀抱中懵懂地听着这方寸天地上演绎的儿女痴情、英雄豪情、百变人生。数年后陪父母再次来到这个儿时熟悉的地点,没有找到往日的欢乐,却捕捉到了些许冬日里的寒意。我感到孤独,在一大群白发苍苍的老者中我显得格外突兀,听戏时我只得时不时看着旁边的电子字幕方可知晓才子佳人的深情对白。老者们听戏时的阵阵笑声更令我有种想要落泪的感觉,那似曾相识的乡音唤醒了心底最深的回忆。

  曾经,我为父母在外讲方言而感到羞耻,嘲笑着他们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并坚持不懈地纠正着他们的错误。而我为自己流利通顺的普通话而感到自豪,认为这是有文化的象征,是城市人独特的符号。至于那方言则是“乡巴佬”们带着土气的交谈语言,我蔑视那些讲方言的人,自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与清高感。

  但那一晚,我竟似一个异乡人在江南依依哝哝的情调中迷茫。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始终认为自己是浪漫的江南水乡人,可是我却找不到属于我的文化标签。我的确生长在这里,但我普通话的文化环境在中国所有大都市都寻得踪迹。

  翌日,回到校园,耳边昨夜飘荡的悠扬吴语又被这抑扬顿挫的标准话所替。诚然,普通话有诸多优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我们在语文课堂里谨慎、认真地对待着每一个字的发音,遵循着这统一的准则。但我们也渐渐丧失了属于自己文化的特质。这种特质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是和街坊邻居唠嗑寒暄,是和花甲老者追忆往事,是和出租车司机闲聊,是和亲人聊柴米油盐,是和街边小贩砍价,是这些点滴小事汇聚而成的,方言也成为了这种特质的集中体现。我们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但不能十分肯定地说我来自那个湿漉青石板铺就的小镇。我们只听得懂简单的方言、骂几句脏会,便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属于这方土地。

  普通话与方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方言是普通话的源泉,而普通话则是各种方言的集合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话是一种全中国人都会讲的方言。方言中有许多的词语最终都会进入普通话中,其承载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诉求,更接地气,展现了一方人民的精神面貌,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多样性。随着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社会正在进步,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好本地文化的这朵奇葩。

  可悲的是,我们往往会某些动植物的灭亡而深感痛心,却忘记了我们正在消逝的方言,更有甚者为其灭亡而拍手称快。的'确,不知何时起,我们身边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当我们还来不及反应时,乡音里的水乡烟火、邻里雅趣、故里乡情就都与我们渐行渐远,留下一个孤独而华丽的凄美背景。但仍有许多人想留住这份乡愁,记录下阿婆嘴里哼出绵绵的腔调,努力让方言在行进中消逝得慢些。前年,两个美国小伙创办了“乡音苑”网站。“从世界各个角落采撷中文故事,通过讲述者最自然的方言呈现,向世人展示汉语语言的丰富性。”这是乡音苑的目标。保护方言,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语言的保护,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方言却悄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我希望方言能从时间深处静静走来,向崭新的未来绝尘走去,不慌不忙、优雅从……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乡音随笔】相关文章:

1.作文:正在消逝的中秋

2.正在消逝的文明作文

3.随笔我们正在长大

4.正在消逝的声音作文750字

5.以正在消逝的记忆为题的作文

6.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

7.我们正在长大

8.正在消逝的田园生活作文800字

9.以正在消逝的人类文明为题的作文

上一篇:夏天我们长大了-随笔下一篇:我们终将独自长大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