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小女就医记

2020-08-16随笔

心情随笔:小女就医记

  中年得女,格外怜爱一些,偶有小恙心情就凝重起来。我生长于穷困年代过得很“生态”,普通的小病引不起大人的关注。尽管主张对孩子“生态”抚养,其实做不到,就英国作家莎拉?查利斯的作品《困在回忆里的母亲》里的医生弗洛,她每天教导无数的新生儿母亲不要过于在意小儿的哭闹,但是自己儿子一哭心就软了,教导别人的话全都烟消云散, 这是一个母亲的天性。

  女儿闹肚子,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抱去医院,医生开单子要验血,年轻的小医生用针在女儿指尖上扎了一下,非常不熟练地把血挤到一根细管子里,女儿疼得哇哇大哭,医生几乎没看化验单,淡淡地说了一句“有炎症哈”,开了一堆药就把我们打发了。医生既然早就知道孩子的病因,有必要验血吗?扎指尖验血大人都觉得疼,怎么忍心对不足一岁的婴儿施此“酷刑”?女儿肚子胀了几天气,好了一些带她出去透气,大姨慌慌张张打电话说孩子“抽搐”了,赶紧送医院,医生先量了体温,发现不发烧,便要我们去大医院,说不发烧抽搐是有其他原因。上网查询,不发烧的抽搐确实有些令人害怕。在大医院,医生问了病情说:“没事,只是当时孩子感觉不舒服而已”,在医院贴了肚脐贴就回家了,下了车孩子对着菜摊的大葱说“葱”,我们紧张的情绪一下得到放松,看看孩子的精神显然好多了。

  最有意思的前几天,又听到孩子哭着回来了,大姨说可能是被自己用力拽坏了,用孩子爱吃的棒棒糖试试,还能抓住,摸摸各个关节好像没有异样,不红也不肿,观察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是叫疼,感觉有些不对劲,上网查查担心是脱臼了。在区里的妇幼医院一个年轻小伙子捏了捏孩子的`手,又对照不痛的手捏了捏,要我们去拍个片子,我们感觉太不专业了,商量一下去了一家三甲。外科医生郑重其事地说:“我们这看不了,你到儿童医院去吧,那里有专门的儿童骨科”,这让我们不由得担忧起来。我们从郊区又往城里赶,大姨一路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孩子到是躺在车座上睡着了。到了儿童医院后门找朋友的饭馆稍微休整,把孩子翻个身抱下来,似乎动到了手,孩子哭说疼。在饭馆里再次询问孩子手还疼吗?孩子说不疼了,并自己用小手指去搓疼痛的手,叫她用疼的手去抓小羊角辫,慢慢地抬起手抓到了,朋友拿了瓶装水,孩子自己抱着,疼痛的手抓单独拿也没问题……孩子懒得顾及我们的疑惑,自己在饭馆的凳子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笑着说:“这孩子,知道大姨明天要回去过年,就是要折腾一下大姨”。

  小女就医的经历大家可能似曾都遇到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抱怨过度治疗的医德问题,抱怨医生的不负责任,抱怨盲目奔波的看病难,抱怨医疗费用的高昂……但是抱怨只能激化情绪,引发医患纠纷,所有的问题一点都没有改善。其实医患纠纷只是一个社会症状,在我国其他服务行业普遍都存在。以本人从事的知识产权行业为例,中介机构没有少忽悠企业过度申请商标、专利,在法律服务中没有少忽悠企业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出几个连环案件来,如此以往“医患纠纷”迟早要在知识产权服务业中爆发。解决医患纠纷是个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上制定解决过度治疗问题,约束医生医德的制度,还需要落实如普及全科医生制度等具体的措施,指导病患如何求医问药,减少盲目性。笔者也曾在媒体上呼吁我国建立知识产权业的“全科医生制度”,全面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就医”,减少盲目性,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当期下,国民普遍急躁,容易冲动,但是解决问题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这既是政府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个民众自己的事情,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起来,共同来改善。

【心情随笔:小女就医记】相关文章:

1.就医记小学作文

2.印度就医记二年级作文

3.姐夫就医记散文

4.心情随笔记

5.爱情苦记-心情随笔

6.拔笋记-心情随笔

7.小女巫读书笔记

8.心情随笔:记阴雨时

上一篇:我遇见了李白生活随笔下一篇: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