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困生的教学随笔
导语: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学困生的教学随笔,以供参考。
学困生又称差等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现在称之为学困生更为科学,因为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但其他的方面却并不一定差。
转化学困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人才的标准是由它的弱项决定的,升学要看总分,如果有弱科落了分就考不上好的学校。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才的标准却是由他的强项决定的,人们谋生要靠他的强项。个高体壮的可以成为运动员,嗓子好的可以成为歌唱家,有绘画特长的可以成画家。但学生在成为什么家之前,首先要过升学关,不同档次的学校就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所以转化学困生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好学生自学能力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教师在他身上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教师真正作用还是体现在转化差等生上。
学困生成绩差,要转化他就要分析原因。有的学困生成绩差,但在别的方面表现得却并不差,他们往往喜欢运动,喜欢唱歌,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孝敬父母。有的在体育、音乐、绘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所以多元智能论认为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事实也是这样,在一个方面表现差,却可以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很突出。瞎子的听觉发达,聋子的视觉发达,哑巴的模仿能力强。这些特殊的才能都是在后天的训练当中获得的。陈景润不善言辞却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沈从文参加北大的考试,数学成绩是0分,第二年他却站在了北大的讲坛上,当上了北大的文学讲师。张弦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科,后来没做工程师却成了著名作家。更不用说一些艺术性人才了,朱之文原是个放羊的,凭着会唱歌走电视台,全国人民认识了他。旭日阳刚,搬砖的农民工,凭着“春晚”上一曲《春天里》红遍了大江南北。
可是我们想想,这些人凭着自己的长处出名了,但并没有人逼着他去这样做。没人逼着陈景润去研究哥得巴赫猜想,没人逼着爱因斯坦去研究相对论,没人逼着沈从文去当作家,没人逼着朱之文去学唱歌。完全是兴趣使然。由此可见,差异的形成,除了先天的原因之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的兴趣。学困生成绩差主要是由于缺乏学习兴趣造成的。
那么,缺乏学习兴趣是先天的原因吗?不是。是因为我们后天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厌学情绪,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1、2、3有趣,a、o、e也有趣。怎么后来上小学上中学了,兴趣却没了呢?被我们老师不当教育方式给一点点的磨掉了。比如大部分的学生厌学英语,可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刚学了26个字母,考了100分,学生兴高采烈的把考卷捧给了家长,后来单词、短语、句型、语法、课文,不断的追加,考分越来越少,兴趣越来越小。这是一个伴着老师不断批评的过程。一次听写单词,10个写对了9个,结果老师大发雷霆:“你为什么没全对呢,为什么写错一个呢”学生费了半天老劲,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却招来了一顿臭骂。后来每逢听写便紧张、恐慌直到不管不顾,破罐子破摔。兴趣来自于成就感,付出了劳动却没有一点成就感,谁还愿意干呢?
这样看来,培养兴趣的第一要诀就是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培养成就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表扬。学生有点进步就马上表扬,他就感到了成功,兴趣就会一点点培养起来。这就是越能学会越爱学,越学不会越厌学。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的学生被老师认为一无是处,实在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去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魏书生老师逼着犯错的学生找自己的长处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一次两个学生打架了,被陶行知先生叫到办公室。先生先给学生发糖。学生莫名其妙,不敢接。先生说,你们能跟我到办公室说明你们有认错的态度,所以奖励你们一块糖。接下来学生就认错了。可见教育是一门多么巧妙的艺术啊。学习差的同学往往喜欢运动。老师就说,你篮球打得那么好,怎么能学不会数学呢?你能学会打篮球,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数学。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从一个方面迁移到另一个方面来了。
培养兴趣的第二种方法是目标激励原则。
学生学习往往目标不明确,需要老师帮助他规划目标。成功学讲成功有三个要素,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奔头。要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多讲些成功人士的例子。陈景润能成为数学家就源于中学时代老师在数学课上讲到的哥得巴赫猜想。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讲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都有助于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
老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确立近期的学习目标。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是成绩差的重要原因,老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把学习任务布置具体。洋思模式的核心就是学习任务具体。对应试行之有效的题海战术也是这样。
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的有效手段。
第三,宽容原则。学困生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反复,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善于在纵向比较中发现学生的进步。
第四,要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惜时守信的习惯,等等。
李镇西老师在怎样转化差等生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做法,如,个别谈话,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促使差等生转变,写信,物质奖励,家访,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如能从爱心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实现学困生的转变。
【关于学困生的教学随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