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意识对孩子的影响的幼儿教育随笔

2018-11-29随笔

  《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桐桐,是个聪明、善良又淘气的女孩子,一次在家休息一个月后,生性好动的她在幼儿园养成的常规习惯已经基本被打乱了。每天,都有不同的幼儿上老师这里告她的“状”,打人,掐人,大声喊叫,不团结幼儿,无纪律观念已经习以为常。我们日常的批评教育也无济于事,这就给别的家长带来了一种困扰。桐桐的父母几乎不来幼儿园,联系电话也都是爷爷奶奶的号码,我们也试图和每天接送桐桐的爷爷进行了沟通,但是爷爷总是板着脸说: “我家这孩子,你要是不惹她,她不会打人的。”弄的我们很语塞。记得有一次,桐桐把一个孩子推倒了,那个孩子很生气,于是两个孩子各不相让,你一拳我一掌的打了起来。老师给他们和好后放学的时候,桐桐看见自己的爷爷来接她,突然大哭起来,并告诉她的爷爷:“小朋友欺负她,还打她。”桐桐爷爷听后也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找出那个孩子大骂出口,还要打那个小朋友。当时的我特别难过,难过于桐桐爷爷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将来的桐桐会造成的影响,更难过于这位老人给其他孩子造成的伤害。老人的做法虽然不可理喻,但是也说明了家园共进、互相沟通这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我们幼儿园提倡教师家访的做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和桐桐的父母取得联系,相互沟通。就这样,我们如约去了桐桐的家里,也受到了桐桐父母热情的接待,我们为桐桐精心挑选了一个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作为老师送给她的礼物,开始了家长谈话。

  从家访中得知:桐桐的父母在电信业务部和财务部工作,经常出差,所以一直把孩子放到爷爷奶奶那里照顾,有时一个星期也见不上一次面,而爷爷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女,只知庇护孩子,谁也不能说。谁也不能打,有一次爸爸把桐桐说哭了,爷爷奶奶就一直埋怨,还把爸爸撵了出去,一个星期没和爸爸说话。桐桐爸爸说: “爷爷原来在交通局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很倔强,所以有些事情一直顺不过来。”听到这里,我对这位老人改变了看法,多了一些理解。对于桐桐,我们首先给予了肯定,但是,我们认为桐桐的问题并不都是爷爷奶奶造成的,我想:桐桐的聪明不能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哪怕我们每天和孩子一起呆上5分钟,吃一顿饭,讲一个故事,都能在无形中教育和启迪幼儿的思维发展。父母认同了我们的看法说:“是的,一直以为孩子还小,也嫌累,懒得去管她,但是当看到开放日的学习情况及在舞蹈班特长活动的表现时,才觉得该关注孩子了。”我们为桐桐的爸爸妈妈讲了一些针对桐桐坏习惯的教育方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幼儿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的观念与教育也很主要。家园一致的重要性更为重要。因此,希望家长朋友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的主动的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此次家访收获了许多,拉近了老师和家长及幼儿之间的距离,也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让我可以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接受老师的教育,开启孩子的心扉。

  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使我们更清楚的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使幼儿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形成最佳的转变机遇。从这个意义上看,家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得到延伸,得到渗透,得到发展。

上一篇:幼儿园门口哭泣的爸爸教师教育随笔范文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给小调皮多一点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