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朋友圈叫做“资源型朋友圈”,举个例子来解释就是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好想法,可你生活在小城市,身边能接触到的只有没事爱斗会地主的哥们儿,偶尔会去跳广场舞的阿姨,那么你的生活也很可能会变成,白天斗会儿地主,晚上跳会儿广场舞。但如果你的脑子里,还没有什么成熟的想法,但你身边总有一些善于出谋划策的朋友,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也会大有不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和圈子,有时候决定着一个人的视野和发展。
而秦汉时期,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大概是最早意识到塑造自己朋友圈的人吧。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刘邦遇上了好点子频出的萧何,这应该是上天对刘邦的眷顾。在萧何刚刚认识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一个平民,虽然他无法当法官、警察,也找不到杀手,但是刘邦的身体里跳动着一颗乱民的心。所以,当时萧何虽然人缘一直不错,有很多好朋友,但是却只对刘邦伸出橄榄枝,觉得刘邦与众不同,一看就是玩过杀人游戏的。不!应该是一看就想对他死心塌地。因此,萧何总是利用自己的县吏职权来保护刘邦。萧何最初是在沛县当主吏掾,这个职位相当于县里主管人事调动的小官,别看人家官不大,不过效果据说还是不错的。
据说刘邦当上泗水亭长之后,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犯赴骊山修秦始皇陵,才出县境不远,便有许多人逃跑了。刘邦既无法追赶,又压不住,所以当他带着剩下的人走到丰乡大泽的时候发现,这次押送囚犯的任务估计得失败了,剩下就看到底能失败到什么程度了。按照秦国的法律,刘邦横竖都是死,于是他索性把所有囚犯都放了,只带着10多个愿与他生死相随的囚犯逃到了芒、砀二山之间隐居避难。这事儿被沛县县令得知后,刘邦的妻子吕雉便被下狱,而萧何却帮着把刘邦的家人保释出狱。刘邦知道,家里只要有萧何在,他便万事无忧,于是,他每天带着手底下的人在山上打猎,打着啥吃啥,不用想也知道,过这种日子肯定不能说是享受。
没过多久,公元前209年的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于是这对历史上有名的炮灰,在各地豪杰的拥护下,扛起了反秦的大旗。其他地方的官吏也不看好衰败的秦国,也纷纷反叛朝廷。这时,沛县县令有点坐不住了,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配角,反与不反都会死得很惨。但他依然要有所行动,于是他找来了萧何、曹参一起商量起兵之事。这时候萧何给沛县县令出了一个主意,他就对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吏,你想起兵恐怕没人听你的,要想把这事儿办成了,必须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才行。”其实沛县县令如果顺着萧何的思路想下去,这事儿不可能同意。县令是秦朝的官吏,人们不听他的,他找个豪杰回来,人们都听豪杰的了,县令不就是打酱油的了吗?可沛县县令是配角,所以他得按照配角的思路想。“嗯,老萧言之有理。”于是赶紧派樊哙去山里请刘邦,刘邦一听可以回市区,高兴坏了,二话不说就带着一众人等直奔沛县。当时,刘邦在山上打猎也有段时间了,身边聚集了不少猎友,所以这一回来可把沛县县令给吓坏了。这是多少人啊?看来他们把山上的东西吃光了,估计准备来县城抢食吧?于是县令便下令把刘邦他们拒之城外,而且还把萧何等人抓了起来。
刘邦见到沛县并没有迎宾和红毯,也没有酒肉、花篮,摇了摇头说:“这人可真不讲究。”一看城门紧闭,刘邦很失望:“赖床赖到这个点,人懒也要有个限度啊。起床啦!”大概喊了七八个钟头,刘邦才察觉城中有变。
此时的刘邦很冷静,赶紧回头跟一哥们说:“快,给我找口水。”
“大哥,你喊得也太实在了,从刚才到现在,弟兄们都以为你被闹钟附体了呢,我在你身上都找了半天开关了。”
“看来刚才我果然太专注了。你说这帮人是不是一听说我要来,昨天晚上通宵打麻将了?”
“我说大哥,您还没看出来吗?人家那是不想让咱进城啊。”
“其实我也早有察觉,所以我才喊了这么半天,想给他们个机会。咳咳咳,水呢?”
对话虽是瞎编的,但其实刘邦刚到就觉察到县令并不欢迎他,于是便下令准备攻城。而这时候,萧何、曹参逃了出来,他们仨想出一个好点子,让刘邦在一块布上,给沛县的父老乡亲写了封信,并用箭射进城中。一封信看完,老百姓们十分感动,直接把沛县县令给废了。就在刘邦进城后,沛县父老面临着谁来带领大家的问题,再看看刘邦身边的那些人,便纷纷表示让刘邦来当头,可谁知刘邦却推辞了,这一下闪到了全城百姓,他们可能觉得刘邦是在耍他们,他不当谁还敢当啊?然而无论怎么劝,刘邦都不干,他坚持要大家选一个全县最有声望的人来当领导。大家没办法,只好选出9位全县最有声望的人,和刘邦一起进行海选,刘邦这才同意。最后选定的方法是抓阄。把十个人的名字分别写在纸上,敬告天地,抽到谁,谁就是领导。萧何想让刘邦当领导,却觉得他并不配合,于是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大家都相信萧何的办事能力,所以之前的准备工作就交给了萧何。反正抓阄就是在十张纸写上十个人的名字,为了公平起见,萧何在纸上都写了刘邦。他还提议:“既然乡亲们这么信任刘邦,干脆就让刘邦来抓阄儿吧。”乡亲们十分赞同。刘邦只能对天行礼之后,抓了一张纸出来,当众打开一看,上面正是刘邦的名字。刘邦看了一眼萧何,这一眼把刘邦看傻了,萧何正在吃纸。萧何这是在毁灭自己作弊的证据,刘邦一下就感动了,声音颤抖地说:“萧兄,你饿了呀?”最终,刘邦在县衙大堂举行了仪式,被称为“沛公”。直到后来,刘邦才知道这次暗箱操作的始末。
在萧何的帮助下,刘邦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他之后的每一步,之所以能够走对,都和萧何密不可分。随着刘邦队伍逐渐壮大,虽然实力还不如项羽,但在萧何等人的协助下率先攻入了咸阳,并且灭了秦朝。这时,大家都以为到了收获的季节,在这个节点上,几乎能看出众生相。据《史记》记载,“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在刘邦和众将领们争先恐后奔向储藏财宝的仓库时,萧何却先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世人不知,萧何收藏的这些文件才是当时最贵重的东西,因为萧何手里抱着的全是国家的重要信息,属于绝密档案。所以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都是因为萧何手上这套完整的秦朝文献档案。
后来大家都知道,在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刘邦又被项羽轰出了咸阳。不过刘邦也不亏,赚到了一位人才,那就是韩信。不过,那时的刘邦并没有察觉韩信的才能,所以没过多久,韩信就跑了。这时候,萧何又站了出来,当听说韩信跑了,萧何就慌了,一直想不到其他好主意,只想到一招,便是追。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当时,刘邦的霸业迟迟没有起色,有许多人都逃走了,可刘邦怎么也想不到萧何也会逃,直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刘邦才明白,萧何是为自己挽留人才去了。
后来局势就越来越明显了,刘邦身边都是萧何、韩信、张良、曹参、樊哙等数不胜数的人才。而楚霸王项羽身边却只有一个范增,还去阎王那儿领号去了。最终刘邦赢得了胜利,开始论功行赏。
由于群臣争功,讨论了一年多,仍然没有把功劳的大小定下来。而刘邦还是很有良心的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坐上这至高权利的宝座,和萧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刘邦还是定了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给他的食邑也很多。这时候诸位大臣都有点不服。
“皇上,我们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只不过靠舞文弄墨,从不上战场,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只见刘邦说道:“诸位懂得打猎吗?”
“懂啊,我们原来还一起当过人猿泰山呢。”
“那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
“知道啊。”
“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完了刘邦这一番话,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再说兴许就不如狗了。
上面这段除了人猿泰山,都是真实的。除了萧何本人之外,据说他的父亲、兄弟也有很多人受到了封赏。对于这样的恩情,萧何也只能用绝对的忠心,让国家长治久安来报答。所以在他听说好朋友韩信要在关中谋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为吕后出了个点子,诛杀了韩信。虽然良心上谴责,但为了大局,萧何必须有牺牲,因为此时没有情义,只有政治。
而为了刘邦和他自己亲手建造的国家,萧何也几乎倾尽了全部。萧何参照秦法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制订了律法共九章,用科学严谨的制度来保证国家稳定。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也为汉朝之后的律法制定,奠定了基础。不过,常年为汉室操劳,最终还是让年迈的萧何病倒了,这一倒就再也没起来。
不知萧何在病床上,是否也曾回望一生,是否依然留有遗憾?一世操劳换来了千秋万代的基业,纵横捭阖却终将归于泥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想起那曾经的短暂辉煌,那是否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