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不就是一次志愿填报吗人生哲理

2019-09-24人生哲理

  “自身无法稳固的人,是没有资格和喜欢的人谈未来的。”

  01

  最近后台的留言画风忽然严肃不少:刚高考完的孩子们才蹦哒没几天,心又忽然悬了起来,时间过得太快,刚丢完课本,这就准备出成绩,准备填报志愿了。

  “志愿”这个词,听起来就很前路一片光明,志向和愿望,不正是青年人的特权?

  我还记得自己当年高考志愿填写的时候其实也和你们一样,捧着厚厚一本的志愿指南勾勾画画,拿着那点分数精打细算,改了又改。

  其实如今想起来,那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选择罢了,从高中校园走出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在哪座城市,没有特别的偏好,却无故的紧张和干着急。

  那个时候眼界太窄,眼之所见仍有局限,不过也没办法,教育的弊病总是让我们先选择,后体验。不退不换还不包邮。

  这不是一篇教你如何填写高考志愿的文章,说实话,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比高考志愿重要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不能如愿以偿,而且常常阴错阳差。我们的生活充满变数,还没有倒计时,总是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

  这才发现,哪里有什么一劳永逸啊,其实人生也是一场志愿填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估量算计,权衡利弊,庆幸,怀疑,最终得到又或者和失去。

  02

  “分数高一点,选择权就多一点。”

  在喊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高三岁月里,我和你一样对考高分这件事深信不疑。光是想想,少错一题就能在排名上“干”掉几百上千人,就有种厮杀战场的爽快感。

  本以为那只是打鸡血式的自我激励,毕业多年后再回想起来,忽然觉得那句话说得残酷,却不无道理:“分数高一点,为的就是让自己选择权多一些。”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啊,考研分数高一点,就能选择去心仪的学校,工资高一点,就能选择不过捉襟见肘的生活;综合能力值高一点,就能主动选择实习单位而不是被动选择;条件优质一点,就能够配得上喜欢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就是被量化的,分数高的那一个,排名靠前的哪一个,销售额高的那一个...才是更安全的,甚至可以比别人优先选择一些东西。

  我们常常抱怨世界不公平,对啊,天平总是向金字塔尖的人倾斜。不只是高中,在大学,工作,往后生活中种种都如此。天生有资本的人,好像就是拥有更多的权利。他们有资本浪费,有资本选择生活“去做什么”,却不是被动地“只能做什么。”

  03

  “不要为谁修改你的高考志愿,不要为谁放弃你的人生志愿。”

  刚无意中看到一个准备报志愿的孩子发的说说:“决定了。我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都会填你最想去的地方,第三第四志愿会填离你最远的地方。如果去了离你近的城市,我一定要鼓起勇气向你表白,如果去了离你最远的城市,距离也会让我把你忘掉。”

  说实话,这段话很深情,深情到我想写一篇文章告诉她这样有多愚蠢。

  你十八岁时喜欢的人不见得能陪你到最后,但是你十八岁时做的决定却可能影响你一生。

  高中时畅想过很多种未来的可能,等到当年真正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和队长什么都没透露,各自先填好了,提交了,再告诉对方自己填写的四个城市。我的志愿集中在北京和江浙沪,他的志愿中有三个在成都,一个在南京。我当时心都是凉的,不抱任何希望地已经做好了横跨半个中国的准备。

  直到后来录取结果一出,我才知道这大概就是命。

  我常常会回起当年的情景:我们并没有把对方放在先于未来的位置,是不是一种错误和自私?暗自感叹过好多次阴差阳错却如愿以偿,却从来没有彼此怪罪过什么,因为很清楚,当时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实力去谈什么未来,更不可能为所谓爱情负责。变成更好的人,是为对方负责,为自己负责,是比在同一个城市更重要的事情。

  有些爱情,不修改志愿也能在一起。有些爱情,追随大半个中国而去,还是要分开。不管是高考过后还是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自己无法稳固的人,是没有资格和喜欢的人谈未来的。

  我建议你报考志愿的时候忘记你喜欢的人,只想你自己。遇到两难时,先做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这不是一种自私,都是成年人了,该为未来负点责了。

  更何况,谁都不知道最终会去向哪里。

  04

  “如果决定不了学校与专业,就先去大城市看看吧。”

  很少有人在十八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与其说是自己选的专业,不如说是读“父母觉得好”的专业和“容易找好工作”的专业。

  有读者问我,自己的分数并不高,不知道能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说:“如果决定不来学校和专业,就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大城市吧。”

  这大概是我所给出的最具导向性的一条建议了。三年的感受让我确信去到一个大的城市会改变甚至重塑你的价值观,我的很多朋友也同意我的这个看法。

  每个城市的气质是不同的,你在一座城市里生活四年,或多或少会沾染其中的气息。有朋友说喜欢北京人有些痞气又仗义的亲切感,有朋友来到广州之后爱上了广东话,靓汤和姜撞奶,文艺的女同学被上海的诡秘云彩和深秋的清冷空气感动得不行,而从不爱出门的宅男却爱上了绕着深夜的西湖骑车兜风。

  他们都告诉我,自己喜欢现在所在的城市,这座城市教会了自己很多。

  我不觉得大学的全部目的是为了拿好看的毕业证和成绩单。正如人生的全部意义不在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波澜不惊的爱情。

  城市太大,容易让人感到无力和渺小,也给了人更多的包容和实现梦想的机会。不仅是准备报大学的学生,甚至很多大学生,毕业生,年轻的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那就现在大城市里多待一会儿吧。感受一下时代落在一座城市之上的脉搏,感受一下最为先锋的艺术和观点,去成为那第一批接触新鲜事物的人,去和那些奇奇怪怪的人交朋友。

  去打开自己,像展开一张地图一样展开自己。

  05

  “高考失利算什么?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被调剂的。”

  我还记得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想读这个专业?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还不是被调剂的。”

  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他们没有读着最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里或许还带着后悔和不甘。觉得这一辈子都完了。其实这没什么,跌倒了再站起来是人之常情,就怕你在趴下的地方安营扎寨,末了还自我安慰,时运不济,就这样吧。

  高考失利真的没什么,就怕你的悲苦意识从高中蔓延到大学,蔓延到往后的生活中来,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是被调剂的,拿不到最心仪的”第一志愿“,没有考上最好的学校,没有和最爱的人白头偕老,和最想要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其实你越往前走,越发现我们能把握的东西其实不多,过去改变不了,未来的也预测不到,仅仅抓住现在所能把控的东西已经是万幸。高考失利只是下差了一步棋,而人生这盘局才刚开始呢。

  人生那么长,真的很像一次漫长又焦灼考虑后的志愿填报啊。

  我正在努力考上理想的人生,你呢?

上一篇:有多少别离就会有多少相逢人生哲理下一篇:太渴望优秀,才是你变强的最大阻碍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