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奔四的心情日记

2020-08-09日记

闲话奔四的心情日记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曾记得在早年求学于师范学校时,常看着有些男同学嘴唇上长出黝黑的胡子而羡慕不已。可是就在眨眼间,还没容许多思考,还没来得及细品青春年华,就要迈进“奔四”的行列了。和众多同学一样,听着老师讲述当教师的种种自豪:等到你当上教师的那一天,到了一师一校你就带‘长’了!校长是你;教导主任是你;事务长也是你;甚至还有可能是学生的护士长。学生要把你当作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圣人。你和学生之间就是敬畏皇上和诚服臣民的关系,你说的每句话就是一道道不可违抗的圣旨。老师的幽默话语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善意哄笑。那哄笑声的背后难以隐藏的是我们对人生意义简单的诠释和早日跨出校门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天真的遐想,倒也并非为集众“长”于一身的兴奋。而由此从事教育这个职业会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人生是什么?以及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面对行业的千差万别;面对常年从事单一的职业而引发的不可抗拒的厌倦;面对可见、不可见的成功的理解差异;面对人生的得与失而引发的各种困惑,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如同寻觅迷雾之中大山的伟岸,只闻其貌而不知其形。

  当时,并不能理解老师说此番话的真正内涵,为了老师的这句话,只想多学点知识,不管是文史地、数理化、音体美,还是哲学、艺术和书法绘画,甚至于医学的基本常识。于是,学校的图书室成了同学的乐园,图书管理员只要一看到我们来了就会破例地让大家自个儿翻个够。我们也乐此不疲,将图书全翻了个遍,最后只剩下《资本论》也拿来读个通头。仔细思量,这样的读书也并非是好学而为之,心想:倘若到了山高皇帝远的小山头可就无书可读了,陪伴此生的是教师的“老三本”——教科书、参考书、学生作业本。要成为能适应小学所有课程的“全才”教师,至少一到工作岗位就能驰骋讲台。窃以为人生的全部大抵如此,自以为丰富的知识可以擦亮双眼,自以为完全有能力可以超越“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拥有的知识足以世事洞若观火。至于这种初为人师前的想法细细品来,还算正道。一旦跳出校门,所读的书和老师呕心传授的知识像是一并还给了老师和图书室,还真有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株草去”的教师心迹。脑海中更多的是金庸、古龙笔下的奇招怪式。唯一后悔的是,当时的读书方法只贪量多而不求甚解。加之理解能力又比不得成年人,仅凭少年轻狂的记忆力,最终还是只落下爱读书的皮儿和几个毫不达界又没个正经用处零星的词汇。

  事已至今,再细嚼当年老师的笑谈,从教生涯的酸甜苦辣,人生追求,自个儿人生在社会的位置等诸多切合实际或不实际的理想、愿望也如同金沙江里的泥沙慢慢等待着尘埃落定的沉淀。整个人成了八、九月的金沙江水,身上夹杂着从河岸上、水沟里被大雨的冲刷而携带的种种混合物。不断随着社会的洪流小心翼翼抚摸着江岸、卵石和沿途大山的脚背一路前行。偶尔走马观花地回眸一眼身边的绿色草丛、茂盛的夏柳或是因盼望收获而忙染金黄的稻谷。血液里的泥沙随着洪流的远行而逐渐抛弃到荒郊野地,让它长草去吧。

  青年的终点站已被不知疲惫的脚步拉近,而此时的头颅内仅剩点充满血丝的“豆腐”。倒不是说自个儿完全成为木雕的老师,脑子也还未木质化,并没有成为不可开化的榆木疙瘩。说句实在的话,我是从不肯认输也不甘言败的。早在还没普及电脑的'时代就为了适应未来现代化教学,一有空就拿着模拟101学习键盘纸,看着王码五笔助记表,整日背个不停。学生当然听不出所以然,不断追问不已,我笑答:老师在练功。可是学生误解我背的是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笈,甚至相互传言他们的老师在练一种特别厉害的功夫。其实,他们哪会理解我当时的心情。我并非是好学之辈,自个儿的脑瓜袋也不是那么好使。所以特别担心一旦上了年纪,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再说,社会迅猛发展迟早会带动教学手段的进步与革新。仅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口吹满堂的教学模式或许不等我退休它就先行告退了。如若到了那时,我还能实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生信条吗?即便是还能吃、能穿、能玩,却因不能适应此时的教育而变得不能做或者说是勉强能做。那么,还能心安理得、坦然地面对满面笑容的学童吗?或者说廉颇老矣!

  假如人的一生能够像哲人所假设的那样“人生先从老人开始,再到婴儿才慢慢结束”的话,那么人生中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的得与失则尽在掌握之中。曾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点,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可是一旦切入现实,人生倒变模糊起来了。

  才把而立之年作为人生的起点,可就在伸个懒腰的瞬间就要步入“不惑”了。也许这个快进入而立之年的提法本身就显得幼稚了,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寻求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是“愚蠢可笑的”。也不得不承认人生问题是没有终极答案的,但同时也认为对这个终极答案的无限逼近的本身可能就是人生的绝大部分意义所在。而在这种思考中或许还能发现点什么。

  再环顾四周,有的人却似乎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钞票,白天两顿美食,晚上一趟卡拉OK,兴致高了,再来个通霄的“砌长城”。或者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手头钞票吃紧,运气也并不太好的,即便是不愁衣食,能够温饱,却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终日忙忙碌碌,或被困于名缰,或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这一生。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就曾把人生的境界大体分为四级:低级——自然境界;中级——功利境界;高级——道德境界;顶级——天地境界。曾一度尝试着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属于自己的人生,可细想来,过的生活要有点滋润,也许简单就是最好的。

  在彷徨之中找答案,糊涂!不经意的一次又一次回眸被抛掷在身后的路途,竟然没有值得后悔的事,还觉得真是走对了。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始终相信,不管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经历多少沧桑,人类总会不断进步。也勿需把自己看得太重,没你之前,地球以每周23.93429小时的速度旋转着,有了你,这速度也并未发生过变化。

  理想并不空洞,人活于世,必有他(她)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人的一生犹如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任务,绝非可有可无的,而且这种任务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无力替代的。如果说我的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应该在于现实工作中的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我也就在这种负责任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的动力,获取工作的激情,获取工作的快乐。坦然面对眼前一切,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等到退出人生舞台的时刻,蓦然回首遥望自己踏下的深深的每一个脚印,像很多人一样或许可以从这串脚印中得到快乐,要是还能发现仿佛遥远夜空中偶尔闪亮的星星似的一两个脚印,则足以慰藉因不虚度年华而信手捻来的另一种收获。化繁为简,学会放弃,潜心从教,真正服务于社会,那么在失去眼前浮华的同时,也可以得到自身的理想的升华,人生也就在这种责任感中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了。

【闲话奔四的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1.闲话钓之乐心情日记

2.奔四的感慨的心情随笔

3.心情随笔:闲话男人

4.心情随笔:闲话充电

5.闲话女人心情随笔

6.善待心情心情日记

7.好心情心情日记

8.收获心情心情日记

上一篇:心情随笔:俗世与理想下一篇:往事感慨,新生祝福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