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压岁钱心情日记

2018-10-07日记

  少时,家贫,母亲改嫁他人。从此,奶奶、父亲、弟弟和我相依为命,一家4口相濡以沫,在一间黑暗简陋的茅草屋里共度了20多个艰苦春秋。

  我很小就会掐着指头算日子,端午节过了盼中秋,火把节过了望过年,每有家乡风俗要过的节日,我和弟弟会在几天前就兴奋不已。少时不知愁滋味,有节过,就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浑然不觉长辈为此付出的种种艰辛。在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过年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而且日子再难,父亲也要为我们兄弟俩精心准备一些压岁钱。

  那时的农村,一个劳力才值几分钱。后来,出一天工,也不过几毛钱。一年下来,生产队分红,家人能领到几十、百多元的,都会打心眼里乐开了花。每到这时,候在一旁的孩子,能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两个分币,便会欢喜异常。我家的红利领回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红布将它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藏到人和老鼠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与那些偶尔卖点禽和蛋的钱放在一起,用时,再轻轻悄悄地取出一些来。

  收入不多,积存也少。每次花钱,被人找补了硬币,烟酒茶不沾的父亲总要把它揣紧,到家就赶紧放入茅屋墙角的一个土洞内,作为过年时给我们兄弟的压岁钱积存下来。这个秘密被我和弟弟发现以后,兄弟俩从不敢动它,因为父亲严厉地说过,那钱他是记了账的,谁动了,过年就没有压岁钱。于是,禁不住好奇的兄弟俩,在父亲出门以后,偶尔也会点着油灯,到墙角拔出塞在洞口的石块,看看洞里躺着那些亮晶晶的镍币,仿佛那里有一窝将要被孵化的鸟蛋,有一个个沉睡着的金色的梦想。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春联,家家都响起了锅碗瓢盆奏鸣曲,谁家的厨房都是干干净净热气腾腾的,一派欢乐景象。在乡下,这天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出去串门的,孩子们也会自觉地上街理发、洗澡,还要把提前买好的鞭炮拿出来晒晒。吃过年饭,早早地洗过脸脚,通常我和弟弟都要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然后老老实实躺到床上去。农村那时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录音机、电视机,通电的村寨,灯光也很昏暗。父亲说,初一早上谁起得早,谁的压岁钱就多。于是,我常会在年三十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生怕早上醒不过来,少了收入。

  初一凌晨,当父亲在小院里噼里啪啦燃响鞭炮,我和弟弟来不及穿上外衣,一骨碌翻身套上鞋就往堂屋里冲。那时,在昏暗的油灯或电灯光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堂屋地上一片晶亮,那是父亲用心撒下的一枚枚1分、2分、5分硬币,还有些许毛票。不说三四,兄弟俩开始放开手脚哄抢,心中那份收获的甜蜜,当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体会。点数过钱币,天还没亮,便跟父亲一起做汤圆。吃过汤圆,伙伴们陆续来到打谷场上放鞭炮,天亮以后,大人孩子越聚越多……

  除了父亲和奶奶,再没有人给过我压岁钱,虽然每年只有三五元,但足够到书店精心挑选几本心爱的图书了,有书为伴,过年几天的闲暇更加温馨、充实和飞扬。上中学后,父亲常有意安排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挣了钱就把它攒上,作为过年的压岁钱和新学期的学杂费。父亲特别地给压岁钱的方式,贯穿我整个童年,成为今生特别地温暖,它让我学会用劳动创造生活,用储蓄积累幸福。

上一篇:远方的梦与梦的远方心情日记下一篇:最后的失忆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