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从古典乐到流行乐,我钟情于某类舒缓风格的音乐,查证后得知其归属于蓝调音乐。所谓蓝调,是由blues翻译而来,与其音译布鲁斯是指同一种音乐,最原始的蓝调是美国黑奴演唱的音乐,是一种自我感情宣泄的即兴乐。作为现代流行乐的根源的蓝调音乐,曲风深沉,舒缓。
而张扬激情的就应该是摇滚乐了。关于摇滚乐,它被很多人疯狂而热切的喜欢着,我曾想接受这类音乐。听郑钧,崔健,然而摇滚乐独特的美,我却始终不懂品味。特别是那种用灵魂演绎的“地下摇滚”,它表达了太深邃的情感,也许只有太深邃的人才听得懂吧。
音乐是抒发感情的最好东西,但影响人最大的还是爱情,所以说用音乐抒发感情,还不如说是用音乐抒发爱情来得直接。古人笔下的爱情多为三种,一种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种不能拥得美人归的无限遗憾;一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种忆往昔岁月不复返的惆怅;还有一种是相对来说幸运的,并非“得不到”也非“已失去”,而是现实拥有的,然而这拥有,在诗人的笔下也并非幻化成夜夜笙歌的欢乐,仍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相思比梦长的伤感。中国的诗词汇典里,抒情的篇章,也多是由苦涩而伤感的文字聚成。对于音乐也一样,用音乐抒情的仍多为伤感的爱情。清代词人文廷式说“人生只有情难死”,信然。
如今铺天盖地的爱情歌曲,如东南亚的台风一样频频袭来,其实在过去的某个时段,爱情歌曲在大陆音乐中,是空白的。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记得在一期综艺节目的游戏环节中,每位嘉宾被要求唱一句带有“爱”字的歌,这样的游戏要是如今也能搬上荧屏,那编导的智商就值得怀疑了。嘉宾们绞尽脑汁后,唱出来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诸如此类的歌曲。对于歌曲也一样,在那个时代,鲜有自然流露的爱情歌曲。然而相隔没几年,忽刮一阵流行风,一夜之间,表现爱情的歌曲如千树万树的花开,簇拥而至,经久不败。感情的文学表述可以为不朽的诗词,艺术表述可以为音乐。音乐与情感永远纠葛,如数学里的充分必要条件,无论是何种音乐以何种形式表现,它不变的都是内在的感情,当然我坚信更多的则是爱情。
音乐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但在其延展面上却不是纯粹的,它由听觉扩大成了视觉——存在于大脑里的影像,进而这种视觉又转化成了内心的触觉,如此一弦拨动一弦,音乐就是这样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在音乐这个大疆界里,任你无限驰骋,你的思维游走多远,它的边界就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