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古城三件宝散文

2019-02-25散文

  故乡熊岳据说在三国时期是平郭城治所,所以尽管只是一个小镇子,却一直称熊岳城。熊岳城有三宝,一山一水一果,闻名遐迩。

  三宝中的一山,是望儿山,在熊岳古城北二三里,平畴沃野之上,突兀而立的一座褐色的石头小山,型如立起的锥螺,四面峭壁,山顶一座元代宝瓶形藏式青灰砖塔,造型独特,玲珑俊俏。这一带远古的时候是一片汪洋大海,望儿山是海底礁石,后来沧海桑田,大海退去,变为陆地,望儿山露出为山,但裸岩之上没有土壤,几乎寸草不生,只是光秃秃的一块褐色大石头,像饱经风霜、褐袍布履的老者伫望在原野之上。

  望儿山高八十米,海拔也只有106米,叫它“山”,实在有几分勉强,但刘禹锡老先生不是说了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望儿山不但有仙踪,还有故事。有仙踪、有故事的望儿山就有了名。望儿山山峰陡立,平地拔起,半山腰悬挂着一块硕大的橄榄状石头,摇摇欲坠却不知存在了几千年。石头奇特之处在于远远望去,与老妇人头顶一髻倚山而坐遥望东海的身影一模一样。传说,古时候,望儿山下住着母子二人,母亲辛勤劳作,儿子刻苦学习。到了大考之年,慈母打发儿子进京赶考。不料儿子在海上遭遇风暴,樯倾楫摧,葬身鱼腹。“儿行千里母担忧”,老母亲不知情,每天登山远望,盼望着儿子归来,却总不见熟悉的身影,久而久之,母亲化为巨石。

  这凄美绝伦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被不断演绎和丰富。现如今,以这故事为线索引燃了一个以孝母敬母为核心内容的节日——中国?望儿山母亲节。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和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望儿山下,举行祭母、拜母、孝母、颂母活动,感恩母亲,歌颂祖国,旅游观光、经贸洽谈,十分热闹。望儿山作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点,还增设了拜母亭、念母祠和母恩池等建筑,特别是山前以国母宋庆龄为原型的汉白玉石雕慈母像,更是栩栩如生,彰显了母爱主题,歌颂了人类母爱的博大。

  山的东北角有一个拱桥型的海蚀岩洞,大家都叫它天桥,传说当年八仙过海的张果老就是骑着毛驴从这上边走过去,成仙得道的,至今,桥面上还留有张果老的驴蹄印呢。桥面最窄处只有一尺多宽,走在上边惊心动魄,女孩子都不敢走过去,胆小的男孩子也望而却步,胆战心惊。桥下的半圆拱洞,像苏州园林建筑上精美别致的圆窗,具有很强的透视效果,透过它,山后边的田野、村落、苹果林都融进了望儿山的风景里,像乐曲中的配弦,绘画中的配色,让这风景由简入繁变得丰富多彩。最妙是月圆之夜,如水的月光从拱洞里倾泻出来,照亮青褐色的山岩,高耸的望儿山犹如铮铮铁骨的汉子,而晶莹明亮的月亮极像女性的媚眼,青山明月,铁汉柔情,相映成趣。

  在望儿山北面5里多地,有一座馒头山,状如黑面大馒头,和望儿山遥遥相对,其岩石与望儿山一样,都是火山喷出岩。两座小山据说是当年玉皇大帝派杨戬杨二郎挑来堵海眼的息壤。而两山之间,有一座更小的石砬子,传说是杨二郎抖弄鞋里的沙土形成的。这些有影没影的传说,更增添了古城的神秘色彩。

  熊岳古城三宝中的一水,就是响水河畔的温泉水。在熊岳城南有一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叫响水河。河水在温泉村拐了一个弧形弯,湾里的河水腾腾地冒着热气,当地人称为“汤。”汤水无色透明,含有大量的钾、钠、硫氟、硫酸根等各种矿物质,可以缓解人体的疲劳和压力,同时对皮肤病有良好疗效慢,对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后遗症及神经炎、神经官能症等等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老年慢性病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三五十里的人们蜂拥而至,到这响水河里洗洗汤。我小的时候,经常跟随大人或和伙伴们来此“沐浴。”细沙河道上,扒拉一个沙坑,便可以躺进去享受热汤了,坑扒拉得越深,水温越高。人们在河道中间用高粱秸秆支起一道篱笆,于是男女各得其所,互不相扰。那年月,乡下卫生条件差,大人孩子生疮流脓是常事,但凡到这汤里洗涤几回,不用打针吃药,管保水到病除。

  每到过年前夕,山里老汉带着行李卷和生鸡蛋下来洗汤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民俗最精彩演绎的浮世绘。他们把生了虱子的旧衣服埋进热沙中煮烫、洗净,晾在沙滩上,把自己黑黢黢满是污垢和皴的身子埋进沙坑,只留脑袋在外面,直烫得浑身通红,爬出来,从沙子里挖出事先埋进去的鸡蛋,用茶缸舀着温泉水,开始享用餐饮。晚上打开行李卷,就在河岸下背风处安营扎寨露宿。一连一个星期,直到把积攒了一年的污垢和皴都洗净了,也洗去了一年的劳累疲倦,在岸上的剃头挑子那里请师傅理了发,刮了脸,再从手绢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皱皱巴巴的几角钱,到镇上小馆里“开开荤”,然后容光焕发、浑身清爽、心满意足地回家过年去了。

  当地的老百姓,尽管早就知道温泉水的作用,但苦于农事繁忙劳累,生活清苦贫困,除非年节、闹起了皮肤病或者身上脏得厉害,没有谁整天躺到响水河里“养生”的。最先开发利用这温泉水的是日本占领军。他们经过对附近几个温泉水质进行检测分析,觉得这里的温泉水最好,于是建起了“战地疗养院”,把那些日本伤兵从关里关外、四面八方的战场上运到这里,让他们在熊岳古城一边救治,一边疗养。这些日本鬼子还真把熊岳古城当作自己的家园了。他们不但在这里修建了疗养院,还修建了火车站等基础设施,并计划在不远处的鲅鱼圈修建海港,而且还建了一座当时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园。那些显露出大和民族精明和精致的红铁皮顶的房屋、白石灰粉刷的墙壁和栅栏,鹅卵石铺就镶着犬牙状红砖边儿的甬路,以及带有浓郁东洋风格的绿植和花坛在我小的时候还随处可见,今天也还能觅得一鳞半爪。

  解放后,卫生部门略微改造了日本人的疗养院,继续作为疗养机构。各级领导干部、各地的劳动模范和部队英模才有资格来这里疗养度假。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了一股城里机关到旅游风景区和疗养胜地建疗养院和培训中心的热潮。一时间,熊岳温泉周边一下子就冒出了铁路疗养院、八一疗养院、八三疗养院、省果树所培训中心、司法局培训中心等建筑。稍后,竟然有了专门承接培训会议的小雨温泉宾馆。我那时候在市里某机关工作,每年都举办一两期基层干部业务培训班,熊岳古城这几个疗养院我都来过。为了扩大业务,这些疗养院、培训中心和宾馆还都建了游泳池,水疗馆,后来还上了水上游乐项目和花样繁多的温泉养生项目,比如鱼疗等。

  再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温泉水可了不得了,成了唐僧肉一般,你也来开发,我也来开发。一时间,各种与温泉有关的宾馆、酒店、休闲中心、养生馆遍地开花。高中低档,一应俱全,不管大款、老板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快乐。每到公休日,满载游客的大客车总是会把熊岳城外通往温泉宽阔的八车道高速路挤得水泄不通。我想当年大唐由长安皇宫到骊山华清池的路上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只是比现在多了些车马扬起的尘土。

  最后,再来说说古镇三宝中的一果,即苹果。一百多年前,由日本人引进栽培并大面积种植。这里水土好,气候条件优越,苹果质量好,色泽艳丽、皮薄肉厚,甘醇甜美,是辽宁苹果的主产区。过去苹果的主要品种有国光、鸡冠、红玉、红元帅、黄元帅、金星、印度、香蕉、倭锦。以国光为主。后来多为富士、寒富、乔纳金等,以产量高、耐贮存、果型大、味甜肉厚的红富士为主。

  熊岳古城周边全是苹果林,一望无际,从东部丘陵直蔓延到西部海滩。每年春天四五月份,苹果开花,浅红嫩粉的苹果花密密匝匝地挤满枝头,虽不够艳丽,但却香气四溢,古城外,山野间,村落里,整天弥漫着苹果花的馥郁芬芳,惹得蜜蜂、甲虫“嗡嗡嗡”地围着转,还有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苹果花的海洋,风是香的,雨是甜的。婆娑的苹果树像身着绿底红花长裙的新嫁娘,娇艳迷人。夏天,红瘦绿肥,苹果园里一片碧绿,娇翠欲滴。每一条苹果枝头都伸着一簇簇青苹果,从指甲大小一点点膨胀,牛眼大小、乒乓球大小,茶杯大小。一嘟噜一嘟噜,挂满枝头,噙着雨露,在风中摇曳。

  秋天苹果熟了,小灯笼大小的果子,红艳艳、黄澄澄、绿莹莹,红的像霞,黄的耀金,绿的如玉,钩人眼,叫人馋涎欲滴,苹果园里飘散着果子的香甜,加上摘苹果姑娘红唇白齿明眸,银铃般的笑声,令人陶醉的歌声,那一幅果乡秋色图美得摄魂夺魄。辽南的金县、复县、盖县都产苹果,熊岳火车站是辽南最大的货车编组站,苹果外销主要都通过熊岳火车站。十里八乡往熊岳城运送苹果的马车络绎不绝,沙石路上,马蹄踏踏、沙尘四起。所以,那时候,说熊岳苹果闻名全国,绝非夸张,而且随着苹果远销俄罗斯、东西欧,古城苹果扬名四海,熊岳苹果是辽宁苹果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那时候,上帝伊甸园里的苹果早已被亚当夏娃吃掉了;吸引牛顿并启发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也早被谁给珍藏起来了;被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没有诞生。作为世界产量排名第二的水果,这“温带水果之王”很是受宠,家家户户到了秋天都要像贮存大白菜一样买上几笼、几筐苹果,作为春节期间待客的果品和大人孩子冬季里的“零嘴。”苹果市场上的熊岳苹果可以说炙手可热,别处的苹果为了好销售往往都冒古城熊岳的名。我小时候,没少替母亲到苹果园里参加集体劳动,冬天给果树剪枝、施肥,春天给果树除草、捉虫、稀花、稀果,夏天除草、嫁接、打药,最喜欢秋天摘苹果,收获的劳累远不及喜悦让人印象深刻,况且,还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品尝劳动成果的甘甜。苹果不仅是生产队最大的经济来源,也是我们这些物质匮乏年代里的孩子们最大的维C、钙和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来源。

  后来,由于农村土地承包了,西部诸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苹果新品种,熊岳当地果农都渐渐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葡萄,苹果树越来越少了,熊岳苹果衰弱的趋势愈加明显。最近两年,由于苹果价格比葡萄平稳坚挺,又有许多人重新栽种起苹果来了,春天繁花似锦,秋天硕果累累的情景重又出现在我们眼前,熊岳苹果这面旗帜又发出了耀眼的光彩。

  眼下,文化一词是热词,凡事凡物只有开掘文化内涵才有前途。古城熊岳的三件宝,一山一水已经形成文化。望儿山的母爱文化举国知名;熊岳温泉正在形成休闲养生旅游观光文化产业,为家乡带来滚滚财源;但愿这一果——熊岳苹果也能从简单的地产品种转化成地域文化符号。地方政府和我的乡亲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让熊岳苹果不仅成为更好吃的果品,也成为更有“滋味”的文化产品。

上一篇:那一刻的举动,不同寻常散文下一篇:见过的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