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记忆散文

2019-04-13散文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邓丽君的歌声诉说着她的小城故事。

  我也有过小城的故事,却因岁月流逝而洗尽铅华,慢慢地成为了淡淡的记忆。

  故事里的小城就是我的宝鸡,这个关中平原的第二大城市,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域,坐落在秦岭山麓、渭水之畔。她曾经是陇海、宝成铁路线的枢纽,是我工作、生活过数十年的地方。

  近日来小城有点私事,于是又有了“回家”的机会。

  清晨,秦岭携渭水将PM2.5们一扫而光,小城的空气特别新鲜,天上的云彩不时地透出金黄色的阳光,大街小巷清洁卫生,建筑民居窗明几净,给人传递过来舒适与安宁,我与妻子起了个大早,漫步在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路过一栋小楼时,勾起了无尽的回忆,那一年我们结婚时,经妻子单位的同事帮助,在这栋楼上分到了一间小屋,还记得这个同事的名字叫做顾陈,得人好处、感恩不忘,只是他已经远离小城去了邯郸生活。

  这栋楼高四层,坐落在宝鸡市二马路上,当年在周围可算得上是高楼大厦,我们住在第四层上,夏日的骄阳晒透了薄薄的顶,屋内随时都是摄氏38度以上,冬季到来寒风穿透了门窗,屋内随时都是摄氏零下5度以下,多亏我在比这里还要艰苦的地方下过乡插过队,在这里有了一个自己的窝,已经很满足了。

  那时候,这栋楼上没有通自来水,用水、吃水全凭从楼下的水站挑上来,多亏我有过在农村肩挑背扛的经验,我与工厂的师傅一起用黑铁皮打造了两个大铁桶,刷上了绿油漆,俨然一副军用物资的笵,又出门到杂货铺买了根黄杨扁担,便加入了小城人的挑水大军。

  每天晚上下班后,回到家里先把蜂窝煤炉子打开,加上一个圆圆带孔的煤块,然后拿起扁担和水桶下楼去,在水站前排队买水,记得水很便宜,大概是二、三分钱一桶吧,买好了水,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摇一晃地沿着窄窄的楼梯往上盘旋,嘴里还哼着喜爱的伏尔加纤夫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数年后搬家。

  没有想到时隔数十年,这栋破旧的小楼依然健在,但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当年的风姿。

  离小楼的家不远处是人民电影院,有时周末晚上便与妻子和女儿来到这里,一边看电影一边往嘴里送五分钱一个的烧饼,那份腻歪劲还真的有点怀念呢。

  电影票不算很贵,大约二毛钱一张票,但也舍不得常常去光顾,看场电影就要花掉好几天的菜钱。

  从小楼的家往北上台阶,走到中山路上,对面便是市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是小城里的标志性建筑,二层的商场在当年已经是商业旗舰店,那时候的市一百、二百(百货商店)都还在平房里营业呢。

  回想着那时候的营业厅,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柜台,铁丝从四面八方通向收银台,铁夹子带着钱财哗啦啦地从头顶驶过,那份感觉至今还历历在目,逢周末,到这里来逛逛,也是小城人的一种向往。

  老宝鸡有个路名叫做车站口,宝鸡火车站在陇海线上是赫赫有名的车站,宝鸡车站开通时,我的爷爷被法国人派来,担任了第一任站长呢,至今车站的站史里还有他的名字。

  我们走到了车站口,一栋修饰一新的建筑映入了眼帘,这栋建筑就是当年宝鸡火车站的候车楼,时过境迁、曾几何时,小城的火车站沦为了三、四流车站,旧地重游难免有些彷徨。

  说来话长,当年没有谈对象时,常常和同学来到车站旁的小面馆吃饭,因为里面有个难得一见的漂亮女孩子,素面八分钱、鸡蛋面一毛五,肉丝面二毛五,哎呀,对象是没有对上啦,可是花了不少的冤枉钱哪!

  面馆的对面是一家醪糟铺,一位老者拉着风箱,火苗呼呼地从锅灶中冒出,大锅里醪糟煮的滚开,普通醪糟五分钱一大碗,鸡蛋醪糟一毛五分钱,想起来真是解馋。

  小城的火车站还与我的故乡连接在一起,每当逢年过节,我都是从这里乘车走向远方的亲人。

  中山路上有一处建筑,现在成为了速八酒店,可是七十年代末的那段日子,永远也不能忘怀,速八酒店的原址是宝鸡市科技书店,现在买书读书的人少了、各种流媒体多了,经济滑坡可能是书店改酒店的主要原因。

  记得有一天我在车间的机器坑里干活,突然听见师兄的喊声,我赶紧从机器底下爬了出来,满脸的油污就像美国大兵。原来是恢复高考了,他第一拨考上了大学,师兄说了一句话: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从此我与小城的这个科技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省吃俭用,不再去人民电影院,不再吃肉!我和妻子的工资分为三份,一份是每月家庭的必需开支,一份是女儿的入托费用,一份就是我去书店买书的钱,现在想起来还真是苦了妻子和女儿,原本可以让她们的日子过得宽裕一些。

  正是书籍拯救了我的灵魂,正是知识唤起了我的希望,在二马路的那个小楼上,不分春夏秋冬贪婪地汲取着书本里的营养,早晨四点起床用凉水洗把脸就开始学习,六点送女儿去托儿所,七点出发去单位上班,晚上等她娘倆入睡我又开始了作业,功夫不亏有心人,我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便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课程,并于次年顺利地考入了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

  学习的成本让我的斗室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记得那年夏天,我趴在简易的餐桌上面解题,室内差不多有四十度的高温,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了水泥地上,突然听见一个女孩诧异的声音,我抬头看看却是邻居的孩子,她指着地上说:“我爸爸让我来看看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低头看了看她指的地方,好家伙,地上竟然形成了一圈的汗水湿迹,那些年就是这么熬过来的。

  我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珍惜学习犹如爱护自己的生命,以后的几年里,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走向了新的世界。

  走着、走着来到了人民街,妻子说这里是她曾经工作过的公交调度站停车场,我慢慢地回忆起来了,在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那时我已经分配在石油工业部的一所科研部门工作,刚刚考取了工程师的资格,妻子的工作单位是小城的公交公司,上班很辛苦,她那时身体不太好,单位就照顾她负责清扫停车场的卫生,这已经是比驾驶员、售票员轻松得多的工作了,她来打扫停车场大概要用两三个小时。

  我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发动嘉陵摩托车,载着妻子去上班,来到调度站便让她在屋里休息,我代她打扫停车场,抡起大扫帚,将残花落叶一扫而净,个把小时便能完成任务,不是吹,速度快多了!打扫完后我再去单位上班。

  有一次我正在用力地清扫地上的落叶,一辆公交车驶了进来,车上一个女售票员把头探出,用标准的河南话大声问:“XX的老头(小城把老公叫做老头)真不错!听说你还在研究所工作,都研究啥呢?”,研究什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傻傻地笑了笑表示感谢夸奖。

  走过了二马路,逛过了人民街,看过了电影院游完了金台观,又回顾了火车站和小面馆,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

  正好看到距离老坛子饭庄不远了,向阳阁老坛子饭庄前身是宝鸡当年的一所小吃店,那个年代向阳阁的名头就如现在路边的大排档一样,我们一般都是去他旁边的三好食堂、南方酒家、服务楼等处打牙祭,从不会去光顾向阳阁,现在不同了,听说这个老坛子已经是宝鸡的餐饮龙头。

  看看餐厅实景,饭店还是有几分小城的风味,不奢华、不高贵,却有实惠和口味,我们点了菜和面,继续品尝着小城的味道。

  还是用邓丽君的歌声来收尾吧: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上一篇:记忆心灵之歌的魅力散文下一篇:邂逅丽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