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径散文

2019-04-13散文

  曾经走过的两条故乡小径,修来修去,已经修进了我的生命里。曾经的小径,没有城市里的车洪如流,也没有大道上的一路平坦,仿佛闲逸了光阴,凹凹凸凸,仿佛揉碎了心情!

  很多年过去了,小径的样子有些变了,可小径却拥着不变的心情,常常淋着濛濛的细雨,因为小径在贵州,人言贵州“天无三日晴”,雨让小径凭添了几分凄凉。

  第一条小径,在我的记忆里,道路两旁一直疯狂地长着草,却在我的梦里常常开满了花,马尾草一遍一遍地编织着心里的童话。

  这条乡间小径,历来就有喜欢驻足的人儿,常常不由自主地停留,独自感叹黄昏里的黛瓦白墙,留下久久的凝眸,写下生命里的流水浮烟。都说走过的路,脚会记得,其实心也会记得的。

  曾经在年少时,我就喜欢放学后在这条小径上,和发小一起,边走边读着书,读红楼,读武侠,读易安的词,读李白的诗,很多年过去了,那些漫步在小径上读过的书,还会时不时妆饰着心里的烟雨亭畔,也会惆怅着梦里的秋霜飞晚。小径神秘而悠长,我总想找个时间走到小径的另一端,看看是否真的有亭台水榭,有荷花池塘,有烟波舟楫,总之有没有属于我的心灵净土,然而很多年过去,我顶多算经过,却从未到达。不过心里小径的模样总是美好而神秘的。

  其次的一条小径比较悠长,路的一端先是到达我自己的家,然后经过奶奶的墓地,最后再通往我外婆的家,这条路有我难以割舍的亲情。

  小径虽然悠长,但我最远只走到外婆那里。因为那里有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有牧场,有草原,最重要的是那里有外婆的温暖。小时候赶着外婆养的牛儿马儿们,跟着表哥表姐们欢快地在牧场上尽情地玩耍,回去吃上外婆热气腾腾的饭菜,想想都垂涎三尺。

  遗憾的是外婆已经散手人寰,与世长辞了。但我常常记得外婆慈祥的模样,外婆一生勤俭持家,贤淑善良,想着外婆做的可口饭菜,路上仿佛飘着香味,看着属于外婆家的那一片天空,心里有想道却道不完的话,若有来世,还想做外婆的外孙女。

  去外婆家的路回来经过奶奶的墓地,想起奶奶的一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父亲才三岁时,爷爷在“大跃进”的饥寒岁月里病逝他乡,留下奶奶和年幼的父亲,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姑妈,家徒四壁,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奶奶一个人,含辛茹苦,前半生照顾了父亲和姑妈,后半生又接着照顾我和弟弟妹妹。奶奶是村里熊家的女儿,听村里的长老们说奶奶年轻时貌美如花,祖父去世的六十多年里却从未改嫁,一生素简,清凉如水。可惜后来家里一直贫寒,奶奶为了我们节衣缩食,没有过一天像样的日子,等我们渐渐长大,奶奶却安静地走了。记得奶奶走,是在1998年除夕的前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我拼命地喊着临走时的奶奶,好想奶奶陪着我们再吃上一顿年夜饭,奶奶说她也想陪着我们再开开心心地吃上一顿,可是撑不住了,她累了,无论喊上一亿遍也没有用了。生命就是这样的苍白无力,这是我人生里的第一次生离死别,想着奶奶临走时的叮咛,泪眼婆娑。走在路上,回头,看着奶奶静静地躺在那里,想起小时候不懂事常常顶撞奶奶,心一阵一阵地痛。墓前的山茶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奶奶在微笑,知道我已经长大成人,不再那么不懂事了。

  看了奶奶和外婆回来,就到我的家门口了。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能独立生活了,家里就剩老爸和老妈相依相伴,带着弟弟的小女儿,我可爱的小侄女。母亲把熟睡的小侄女背在背上,吃饭都舍不得放下来,怕惊醒了她。此情此景,又让我想起奶奶和外婆当年把我们吊在背上的样子,又忍不住感伤岁月蹉跎,时光匆匆。

  儿时读书常常偷懒不回家吃午饭,母亲怕我饿着,气喘吁吁追到身后,给我餐费,就在这条路上。父亲常常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走在这条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感慨。现在是水泥路了,没有修好之前,坐客车回家,父亲母亲总是早早地在车站等候,就是为了帮我拿行李,怕路太烂,我会扭伤脚。如果是开车回家,父亲会扛一把锄头,准备为我开一条路的架势,车一停好,父亲就会帮我往车轮底下塞石头,到家了就可以吃上妈妈给我做的菜豆花,我的最爱,还有臭豆腐……他们的每一个背影,都会让我无比留恋和心疼,从来不敢想象没有爸妈的日子,没有爸妈,路会荒芜,心也会荒芜吧?希望这一天不要来临。

  这条路的另一端就是故乡通往远方的路了。曾经把父母的期望,还有自己的梦想以及行李都打包成行囊,流走他乡,开始奔波在每一个大街小巷。路上仿佛记载着母亲的担忧,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无尽头的天际,无论你决定走多远,你始终没敢忘记母亲目送你的眼神。“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龙应台的《目送》里面的句子,每次走着这条路,想着这句话,父母在路上目送我们,我们却在岁月里目送父母,真的百感交集。

  故乡这两条平凡的小径,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路上有我难以割舍的亲情,还有封存的儿时记忆。

上一篇:七月来了散文下一篇:浮来山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