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比性与心态调整散文

2019-06-28散文

  人们形容两个事物之间有共同的标准时,叫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比较的前提。

  比如,两个西瓜之间比重量,有可比性;两只瓷器比光泽,有可比性;但如果拿西瓜的重量比瓷器的光泽,就没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也就是不可以分出高下来。了解这一点对于心态的调整极为重要。

  心态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比较后的失落。比如评优、获奖、高分、中彩票等等所谓“好事”,一旦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容易这样反问: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这样的提问多了,自己也就烦躁起来,然后或能够转移注意力、开阔视野以化解之,或者就会畸形的扭曲下去,是为嫉妒。

  其实,许多心态的失衡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产生之的供比较的事物之间原本没有可比性。年幼的孩子看到父母对别的孩子亲热一下,就容易”吃醋”,孰不知父母心中,自己的孩子才是心头肉,怎么可能因为一时的欣赏而冷落呢?比如擅长文科的学生硬要和擅长理科的学生比奥数,也是自寻烦恼。

  如何快速找到不可比性呢?这就需要冷静的思考与清醒的判断了。

  过去家长们喜欢说,你看某某,回家就做作业,成绩都是前三名,你呢?就知道玩!这样的责备也是荒谬的,因为虽然都是孩子,但个性、成长经历、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也许某某的父母懂教育,没有阻止孩子的创造性、打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也许某某本身就对学习感兴趣,也许某某没有遇到烦恼的事,等等。这些,都要深入研究后才能下结论,一味以“他是学生,他怎么样,所以你也应该怎么样”来比较,就有失偏颇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身心、包括所处时空。即使面对面的两位双胞胎也不是站在完全相同的坐标上,更何况他们的思维、性格也极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以此所做所为来比彼,无异于拿重量比光泽度。

  我们失衡的主要原因,还是先入为主的假设二者有可比性,然后再感觉到不如意。其实,真正具有可比性的,只能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各人的态度或判断力,只能是经受同样的考验时各人的冷静程度与坚持或灵活程度。这些的高下,见素质,见意志,见头脑。所以西方国家多崇尚平民英雄,在战胜极限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做为人的伟大与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比性还在于阅历、价值观、幸福观的不同。不同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价值也不一样;同样的场合,不同的人感受也不相同;同样的生活,不同的人心境也不尽相同。了解这一点,我们才懂得,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正在经历或将要面临的那些人、那些事,其余的,只不过是一种应该用微笑去欣赏、去悦纳的风景。

上一篇:若有来生散文下一篇:早春步至郊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