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候由深秋而转入初冬,万木凋零,大自然又在岑寂与宁静中等待一个芽黄柳绿的新春到来。早晨起来一看,院子里各色的落叶铺了一地:金黄的是板栗树叶,干硬坚挺,扫动起来还喀喀有声;灰青且阔大的是梧桐叶,蒲扇一般,一片就遮住一大块场地;桃叶虽已落得差不多了,却楞楞青青,窄小的叶片像几笔眉黛,让人去想象她当初的杏眉桃眼。
我扫着落叶,也扫着我心中秋雾一般缭绕的思绪,竟然慢慢有了一缕欲以诗歌来吟咏这淡定而恬然的落叶的情思了。我小心地拾取一片椭圆形的栗叶,把它托在手掌心上,看它的叶柄是如何毅然从枝头走下来,义无反顾地走向秋天的落寞和寒凉;看它的叶脉是怎样积攒起一股股力量,支撑着整个叶面去汲取春天的甘露和夏天的阳光;看它的叶边是用什么办法形成齿锥,像一排伶牙俐齿,与烈日抗衡,与风雨对话,与虫子周旋。
我把落叶集中在一起,然后用一根火柴把它们点燃。在这燃烧的瞬间,我看见它们的精魂一缕缕升起来,袅袅地升得比它们的母树还高。这是一些欢跃的意绪,也是一些激越的情思,它们拥抱,舞蹈,它们欢笑,絮叨,甚至在空中挥毫狂草,甚至在门前泼墨濡洇。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用一根尚在冒烟的树枝在扫净的地面上写下了四句小诗:鹤为云姿态,烟写树精神。心洒梧桐雨,满怀同感恩。
是的,我感恩落叶,感恩落叶的精神。也许与我情感相通的朋友早就这样抒发过了:“你从高高的位置下来,依然热切地贴紧你脚下的泥土。”弃高枝而依偎泥土,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胆量,更是一种叫人击节的品格。我的感恩,是对落叶;而落叶的感恩,是对大地,对泥土,对泥土里坚韧而深厚的根系,这也是“满怀同感恩”的内涵所在。
面对落叶,我还想起这样的诗句: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唐齐己)诗人由回想万木在春天枝繁叶茂春意盎然的景象,对比秋后萧瑟叶落的现实,极为细腻地状写了心中凄清惊悚的情态。诗人笔下的落叶,显然成了佳木繁阴的映衬,尤其冷落了落叶在金秋火一样的情怀,霞一样的靓影:“微月夜”和“早霜晨”这两个特定的意象无不浸染深深的寒意,让人不寒而栗,面对落叶也就不忍卒读。
我读落叶,自觉怀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飒爽。因为在我心中,落叶比起落花,不仅不是无情物,而且其眷恋泥土的感情更加真挚,更加沉厚,我对落叶达到了敬畏的地步,不独被它的坦然晚归所震撼,更为它匍匐大地聆听母亲的亲切叮咛而俯首。在秋天,还有什么愁怀不能释然,还有什么烦恼不能摒弃呢?秋日胜过春朝,单凭这落叶从枝头款步而下,一身爽气,两袖清风,就足以引领人品味人生的真谛。当然,我们读到陆游的“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应该明白那是一个“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多事之秋,诗人无法从肃杀悲凉中逃脱出来,正是他满腔爱国热情压抑在心头的表现。然而陆游也不甘做一片沉寂的落叶,“铁马冰河入梦来”不正是他再度排云扶摇的豪迈吗?
人到老年天入秋,素心一片总无求。无求并不是消极遁世,也不是意满志得,如同一片叶子,曾经呵护过繁花硕果,曾经播洒过浓绿清阴,曾经以毫无雷同的个性,展示着,张扬着,合作着;甚至曾经准备着在狂风中过早地凋谢,在害虫的咬啮下同归于尽……庆幸的是,终于迎来了这个金灿灿的秋天,能够看着一颗颗果实在枝头浑圆天成,瓜熟蒂落,这是多么大的幸福和荣耀,这应当多么深地叩首与感恩。
感恩吧,对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对着我们愈来愈和谐的森林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