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竹影印梦痕散文

2019-12-30散文

  此去林海,不知第几回。

  第一次去林海是几年前,受朋友之邀,去采摘林海桃园里的油桃。那是暮春时节,我和朋友们在林海桃园里徜徉,一树树的油桃红彤彤地诱惑着我们,我觉得自己像孙悟空进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不知道挑哪个桃子好。我顺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油桃,不洗不擦就啃了起来。那时,高雅一词已成了毫无意义的专业术语,贪婪成就了最现实的收获,我拎了满满一袋油桃回了家。

  后来几次去林海,几乎都与吃有关。我们尝到林海的绿色素菜和农家大餐,夜色朦胧里,我记住了林海一路的红灯笼,不似乔家大院的苍凉,却似孩子们夜游手提的灯笼,一串串,串起每一个夜归人温暖的梦。

  此去林海,是受林海马总邀请,我们作协一行数人,来林海专门采风。这一次,真的围着林海转了遍。

  林海的小路边,满是葱郁的树林,时值初秋,落叶几许,但映衬着蓝天白云的,还是满目绿叶红花。庭院楼阁间,有小桥池塘,池塘上睡莲盛开,池边杨柳依依,秋千随风荡漾。漫步其间,我一时忘了身在何处,这时,方能体会到林海,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了。

  漫步结束,我们去马总的办公室座谈,进入他们的办公大楼,突然,我被他们一楼的窗户吸引住了。

  这是一面墙的玻璃,说窗非窗,说墙非墙。一墙的玻璃外,是整整一片完美的竹林啊!竹林在风中摇曳,印在玻璃上,似画非画,竹影或浓密或稀疏,或闪烁或暗淡,占据了满满一堵墙!墙内设藤桌椅数张,墙外竹影婆娑,这是怎样的设计,牵惹得我无法移步,不能自拔!

  后面的时间,我觉得我的魂就印在那堵墙上了,不,那是一扇窗,推开那扇窗,我能回到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了。

  我的故乡何处不是竹影?何处不是林海?

  我的故乡偏僻在江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涓涓溪流边,竹林萧萧,松涛阵阵。记得父亲给我出的对联:“门对千竿竹”,下联对什么?——“家藏万卷书”啊!记得儿时上学路上,大雪把翠竹全部压弯了腰,我们一路使劲摇晃,让一根根竹子伸直了腰杆。那竹林里的欢声笑语,现在去了哪里?

  母亲在我们那个成了废墟的小学遗址上,栽上了满满一园的竹子。孩提的故事被一园的翠竹遮蔽了,但在有月亮的夜晚,那些故事还在竹林里诉说,在风中传递吧?母亲的竹园,现在几乎无人涉足,荒芜着,荒芜的是美丽的故事,但枝繁叶茂的,是思念,满园的相思,在岁月里疯长、蔓延。

  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爱竹,他在承天寺夜游时感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个月夜,苏轼在承天寺看到了竹影,为自己的“闲人”身份而无奈感慨。时隔千年,我现在也在林海看到了竹影,但我为自己是“闲人”而庆幸,因为是“闲人”,我才幸会了林海的竹影,我才能推开那扇窗,去我的故乡梦游!

  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明月夜,我推开林海的那扇窗,我看到故乡的竹林了!“远山云雾秋色里,竹影河畔是吾乡。”母亲啊,你一定要帮我守护好那片竹林,我的根在那片竹林里,我的梦在回去的路上。

上一篇:东港之忆散文下一篇:大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