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历史的散文

2020-01-11散文

  新近地质历史的博物馆

  我们知道,地球已经有45亿岁了。这样一个老者45亿年的历史,确实是伟大的、威武的!在这45亿年的漫长历史中,最伟大、最威武,与我们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距今约7000万年的第三纪和距今约300万年的第四纪了。

  美国一位很著名的地质学家C.K吉尔伯特曾经说过:“当一个地质学家完成了一项研究工作,并写出最终综合报告时,最长最重要的一章,将是对最近的和最短的地质时代的描述。”C.K吉尔伯特的这段话,最恰当、最深刻地说明了距今最近、为时最短的地质时代—新生代和第四纪在地质研究工作上的重要性。

  关中地区是新生代以来沉降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据地质钻井可知,关中地区新生代以来沉降最大区,其幅度竟大于5000米。这样大的沉降幅度,可同世界上沉降最剧烈的盆地相媲美。

  关中地区的新生代和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是极其丰富的,它是研究新近地质时期历史的典型地区之一。在关中地区,位于其东南部的蓝田一带,则更具有典型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可以说,蓝田地区是新近地质历史的博物馆。

  我们这里所说的“蓝田地区”,包括行政区划上的蓝田、临潼、渭南三县的大部分,还包括西安、长安和华县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的东、南两面为秦岭山脉,西到浐河,北以渭河为界。

  蓝田地区自19世纪末期起,许多学者就在这里进行过地质调查。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早在1934年就对蓝田地区的新生代地质进行了详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陆续有不少地质系统、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在这里先后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尤其是1963—1965年期间,在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西北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共同协作下,对蓝田地区新生代地层等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并先后出版了《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陕西蓝田新生界》等综合性研究报告和多篇研究论文。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地学界影响很广,也说明蓝田地区是一个研究新生代地层、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古气候、第四纪冰川等科学的重要地区。

  蓝田地区是一个新生代地层很发育的地区,地层时代齐全、层序完整、厚度大,极具代表性。属于第三纪的地层,除未发现古新世地层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发现。蓝田地区是我国目前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完整的陆相地层分布区,可以作为华北及更广大地区地层的对比标准。距今3000万年的晚始新世红河组、始新世—渐新世的白鹿塬组厚度约400米;距今约2000万年的中新世冷水沟组厚度约80米,寇家村组厚度约60米;距今约1000万年的上新世灞河组厚度约300米以上,蓝田组厚度约70米。这些地层,在研究新生代地层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最具研究意义的,当属上新世地层了。科学家们通过对蓝田地区上新世地层的研究,打破了我国北方过去对上新世地层的笼统划分方法。上新世地层在我国北方分布是非常普遍的,它是一套含有三趾马化石的红土地层,人们通常称其为“三趾马红土”。蓝田地区的三趾马红土,在岩性和所含化石上,非常明显地分作下部的灞河组和上部的蓝田组。这样的地层结构,说明上新世的“三趾马红土”是可以再分的,从而把我国上新世地层的研究工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除过蓝田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外,这里的第四纪地层,同样也具有典型意义。第四纪地层分布广,地层时代比较齐全,层位关系也很清楚。通过研究,可以将蓝田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分作早更新世的三门组和阳郭组,三门组地层出露厚度40—120米,阳郭组厚度一般为20—30米;属于中更新世地层的泄湖组,厚度在100米左右;晚更新世地层可以分作早期的焦家湾组、中期的乾县组和晚期的马兰组,焦家湾组厚度约30米左右,乾县组厚度20—30米,马兰组厚度十几至20米;属于全新世地层的有早期的半坡组和晚期的现代堆积层。从蓝田地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上来看,比较复杂,既有土状堆积、河流堆积、湖泊堆积,还有冰水堆积、冰碛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堆积。这样齐全的和复杂多样的地层特征,为研究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提供了有利条件。

  蓝田地区的新生代地层中,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这些化石,种类丰富、地层层位确切、研究程度较高,为地层的对比工作带来了方便。

  另外,蓝田地区的古人类化石、冰川作用遗迹等等,也为研究新生代以来地质历史变迁、古气候变化、人类起源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蓝田地区是新生代、第四纪地质博物馆,是我们研究新生代、第四纪的很好场所,是进行地质地理实习的极好地区。

  19xx年12月

上一篇:关于遇见的散文下一篇:寻找年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