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九尽时春已立的散文
农谚云:春打六九头,而今年的立春日,正好是五九的第九天,这又应了瑟瑟寒风中乡村传递立春的另一句农谚春打五九尾。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现代人,早已没有了对时令的温馨与敏感。记忆中,经过了能把铁锤都砸不碎的石头冻破的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冷酷,农家人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扳着指头掐算哪日打春。打春就是打破了冻,打碎了冷,打得寒九化温情。古人曰: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正如《九九歌》中所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四季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中国传统文化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一般是在春节前后,不论是在春节前还是春节后,年味正浓着,走亲访友相互应酬,大红的灯笼火红的春联,还有时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映衬得你的心情相当好。
儿时对立春的印象,是从本家大奶奶对立春的.俗语切入的。大奶奶立春常说的一句话是:春打五九尾,家家拽猪腿,春打六九头,家家卖老牛。大奶奶解释说,打春在五九尾,这一年会风调雨顺,过年就会吃上大鱼大肉;打春在六九头,这一年就是饥荒年,只能卖掉老牛度饥荒。记忆中的大奶奶虽说目不识丁,可她对时节的学问相当博学,逢年过节邻居那些大娘婶子有不明白的礼节忌讳,都喜欢问一问大奶奶。儿时对大奶奶这话深信不疑。大奶奶不仅博学,还非常善良热心。立春时都会缝很多大公鸡,除了给自己的孙子戴,还送给邻居的孩子。我小时就戴过大奶奶缝的大公鸡。大奶奶说,缝公鸡要在打春的头一天,这一天叫迎春。我问过大奶奶为什么给小孩儿戴公鸡。大奶奶说,公鸡喜欢吃豆豆,公鸡避邪,瘟神痘痘就不会附在小孩儿身上;公鸡还吃蜈蚣、蝎子等毒虫,有了公鸡,这些毒物就不敢靠近小孩儿,这叫邪不压正!我又问:端午节为什么给小孩儿穿五毒兜兜,大奶奶说那叫以毒攻毒。我还问大奶奶,村里人为什么管立春叫打春,大奶奶却说,立春打春一回事,小孩儿别瞎问。现在想来大奶奶肯定也不懂。
十几岁的孩子,奇思幻想正如地里的野草般疯狂蔓长,任何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在大奶奶这里没弄明白,我又盯上了本家最有学问的二爷爷。打春这天,二爷爷和三爷爷到田地里试犁。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风俗,立春这天都要把牛套上犁耙,在最肥沃的田里象征性的犁上三圈。我找到二爷爷时,二爷爷正念念有词,把一张不知写了什么字的黄表纸烧掉,然后和三爷爷恭恭敬敬对着东方叩了三个头。起身后二爷爷用长竹竿挑起一串鞭炮,噼噼啪啪放了起来。鞭炮响起的同时,三爷爷抡起长长的赶牛鞭,连甩三个响鞭,扯起喉咙,打起了嘹亮高亢的喝咙(耕地时牛把式给牛鼓劲的歌)。在三爷爷的喝咙声中,那头戴一朵红绸子挽结的大花、闲了一冬膘肥体壮的黑犍牛,弓背奋蹄,在这块田里连转了三圈后,二爷爷手里竹竿上的鞭炮刚好炸完最后一响。
此刻,我问起了大奶奶没能回答的问题。读过私塾的二爷爷说,立春为什么叫打春?就是因为打春牛。考究起来,立春是颇为古老的一个节气,几千年前就有,那时对立春可是相当看重的,节前三日天子就得斋戒,是日亲率王公贵族到东郊迎接主管农业的句芒神。宋代,不仅要举行仪式,大臣入朝还要相互拜贺。民间则有土牛儿载将春到也的说法,当天会有人峨冠博带,扮成春官、春吏,敲锣打鼓,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千家万户闻声倾巢而出,迎接这支报春的队伍。到了指定地点,人们还要对着一头土制的春牛三跪九叩,由官员率先用五彩牛鞭鞭打春牛,大家一哄而上,将春牛打烂。最后还要抢回一把碎土,涂一点在自家的牛角上,谓之可驱牛瘟;撒一些在自家地里,谓之神土佑丰收。在男耕女织的农业时代,对农时、对庄稼、对牲畜的虔诚真是让人感动。二爷爷接着说,古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我们这儿就演化成鞭打真牛,犁三圈地。立春也就叫打春了。古话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土地是个聚宝盆,看你手脚勤不勤。打春就是鞭打快牛,打掉人身上的懒。回家后二爷爷还送了我了一幅老一辈传下来的专为立春制作的剪纸:一只可爱的小狐狸赶着一头老牛,画面相当亲切。剪纸的右上角,二爷爷用他那一笔秀丽的唐人小楷笔意写下古人谚语: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至今每到立春日,我还会复制几张送朋友。
当代学者左河水的《立春》诗写得好: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社会的变革,让我们与农耕社会渐行渐远,但优秀的农耕文化还深深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在这个寒冬里,农耕文化中的立春,不管那冬隐去的有多慢,那一抹懵懂绿色,在隆冬九天中早已显现出新农家的叶叶绿意。
【关于五九尽时春已立的散文】相关文章:
4.春已来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