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优美散文
孩提时对节日的憧憬和期待,富有幻想和高兴的难以言述。那份喜悦那份渴盼那份期待……总是从节前一直要延续到节后很久很久。可如今的节日呢?除了喧嚣和嘈杂,以及麻将桌、牌桌上的斗鸡眼般较真、酒席上的狂饮乱吹,还有什么内容?
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未必就十分尽兴,虽然堵车和景点乱收费,以及那几近喂猪般的速食餐尚可忍受,但那一个个原本圣洁和俊秀的自然景观,在利益驱使下已经人为破坏的面目皆非,心底的那份失望和痛惜,则将满怀的期待冲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除了令人难以接受的痛心还有更多的遗憾。毕竟,看着那些被贪欲浸染后的景点,面对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掠夺者,感受的早已不是美而是厌恶了。也许人们在享受的同时,必须做好接受炼狱般的考验,还要忍受被戏弄的摧残,以及熟视无睹那些对自然景观的毁坏。真的担心,我们美丽的河山、奇妙的自然景观,到儿子、孙子以及更远的后代时还能否看到?
原本就因复杂的社会,浮躁的心绪,以及纷繁的是是非非萦绕脑际而十分不轻松的生活,又因在玩中获得轻松的想法成为泡影,那节日过得除了索然无味、百无聊赖还有什么呢?不知道这仅仅是我一人有此狭见,还是更多的人都哀叹这种现实的存在?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角色转换另一种角色的演戏,而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很赞同这个说法。只是尚有一些自己的拙见。人生和社会的舞台与真正文艺演出的舞台,应该有根本的区别。后者舞台,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有主角、配角、群演、正角、反角、不反不正角,有花腔、有黑头、有青衣、有旦丑,也有不伦不类者。但因了角色的不同,靠的是油彩和化妆而表现,且为了渲染某个主题,以个人的功夫去演绎。而社会和人生的舞台呢?角色是所有的人,面具成了遮掩内心的道具,且戴面具是个人主动而为。尽管也有迫于现实的原因,但选择什么样的面具示人则是自己。混迹其中,仿佛在参加盛装假面舞会,面具下遮掩的全是不真实的一面,听到的更多的是虚伪和做作的话语,看到的是各色人等的纷繁演技,有高超的,有拙劣的,有被动的,有主动的……。大概,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必须学会掩饰自己,要将自己内心包裹的严严实实,而把另一个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面具呈现给众人。如果你斗胆将真实展示与人,所获得的也许未必就是理解和接受。
我总是在思索,为何人不能保持纯真相处,不能真实的表现自我,不能自我还原根本,却要用面具来遮掩,且将内心掩藏的那么深,说着和内心所思截然不同的话语?活到这个年龄了,也多少回过点味来,大概这就是现实无法改变的所在。其实,明白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适应。然极力而为却总是难以适应,毕竟将自己的原本掩饰起来,违心的去适应那些不愿接受的东东,用一副假面具示人,痛苦且活的很累很累。偶曾经抗争过,但成效甚微,故而只能在心累的折磨下苦苦挣扎。
朋友是什么?按照甲骨文形似的方法来分析,那就是两个“月”相伴,分开是“月”,合起来就是“朋”了。但对朋友的理解,以及划分朋友的标准,很多人有自己的解释和标准,且人原本就迥异有别,有N个解释和标准势在必然。
通常意义的朋友,大概是能相处得来,也愿意继续相处的吧?老朽认为的朋友也很简单,能够来往的是朋友,不能来往的那就是陌人,而能够来往的也有时间的界定,有可以终生来往的.朋友,也有匆匆的过客,甚至过眼烟云、稍纵即逝的人。大概能否长久来往,看的是有无缘分以及心是否相通。
生活中的朋友,总是在不断的交往中容易辨别和取舍,有人家不愿意理睬,也有自己不愿意交往,毕竟现实更好由自己把握,抑或是人家去把握。而网络上的朋友,存在极大的变数就太让人难以捉摸了。
有一些人,初始时热乎的几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甚至还请假在QQ、MSN上等待,抑或是一开机就要发出问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热情渐渐销声匿迹,即便是尚未失去联系,但有一搭无一搭的早就没了往日的热络。这种情形,其实已然将彼此的关系定格的十分清晰而无需言明。大概原本彼此之间就不可能是朋友,离开和淡然势在必然,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人说的:“道不同不予为谋”?
还有一些人,交往中看似关系发展缓慢、不温不火,且来无踪去无影,但却能感知他(她)的存在,能在冥冥中知晓对方的关注和关心,虽然看似淡然,缺乏热情,但细细品味,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是值得永远去爱去关心去惦记的朋友。
对于前者所述的人,老朽丝毫不为之离去而惋惜,而对后者,老朽则倍加珍惜并铭刻在心。尽管不会卿卿我我的粘糊,但却时时用真诚去思念,用自己的全部情感默默关注,且在被对方温暖的同时也去温暖对方。
前几天听说在他乡的一个好朋友去世了,我的心为之一颤。好朋友才不过五十多岁,前几年相见时,仍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然而一瞬间就燃尽了生命的蜡烛。
此后的几天里,我的思绪紊乱,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事都有点六神无主。说不上是为朋友遗憾,还是哀叹生命的脆弱。
有时候细想想也觉得生与死不过如此。生命原本就犹如一根脆弱的琴弦,谁也无法预知自己何时弦断音绝,谁也不敢狂言永远不会烟消陨灭。我们活着是被动地活着,死更是被动地去死。如果说拥有的生命是一个熊熊燃烧的火把,那任何火把都有可能燃尽熄灭则是必然。
唉……,生命也真是太脆弱了,脆弱得像一只虫子般不堪一击,且生与死只是一道界限两扇不同的门,非但界限两边的际遇不同,门内的风景更是有天壤之别。这就形同舞台的前后台,活着的台前五彩缤纷、灯光朗明、观众瞩目,有雷鸣般的掌声,也有欣慰愉悦的欢歌笑语,有璀璨艳丽的鲜花,也有春意盎然的赞美;而死亡的后台是一片寂静的虚无,尽管无法知晓是冰冷的世界?还是阴森的炼狱?抑或是霞光霓虹下的天堂,灵魂在祥瑞环绕下熠熠生辉?
大概,生与死原本就是自然法则无法违拗。属于我们的生命,自己无法做主,一切都是冥冥中特定的,生耶,死耶,上苍早已安排妥当,我们唯有服从这个安排,随时准备结束生命。这不是人的悲哀,而是命中注定无法违拗。唯一感到悲哀的是,自己的生命自己不能主宰,活着要面对浮躁的社会,以及纷繁的是是非非,还要随时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死了又将痛苦遗留给活者。因为,于死者而言并无痛苦,无知中已然无法感知所有苦难和悲痛,而活着的人不但要承受莫大的悲痛,还要继续面对今后的生活,且独自承担的那份辛苦,大概死者是永远也无法知晓。所以说,死去的也许是幸福的,而活着的是幸福还是悲哀,恐怕谁都是心知肚明,但又无法用一个可以准确表达意图的定义词来诠释。
诗人臧克家有一句诗大家可能记忆犹新: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也许对伟人而言,这是恰如其分的至理名言,而对于凡人而言,生命的逝去,已然随着那一缕儿青烟,彻底的消亡了。即便是暂时留在亲人和朋友的回忆中,又能保存多久呢?恐怕凡人是永远也做不到诗人所赞誉的那样,既然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彻底的划了句号,何必还要求得更多的人怀念呢?
时常看到社会上有一些人,十分热衷于奔赴各个吃请,并且乐此不疲的当成生活中一道亮丽风景线而自豪。于是乎,一些人总是不厌其烦且眉飞色舞的说着参加吃请的趣闻。原来单位有个人,十分喜欢吹嘘自己多么多么被人尊敬的吃请,每每说到这个话题,总是要提及某某名人、某某显赫、某某……与之共餐,言语中不乏炫耀,神色中不乏得意。这使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段相声,说的是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虚伪人,虽然家徒四壁、囊中羞涩,已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况,然每每出门却要用猪皮抹嘴,逢人便说刚刚吃了满汉全席,马上还要去奔赴法国大餐。
于是我很费解:即便是每天有人宴请,时常有机会海吃,又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呢?说白了不就是吃了一顿丰富的免费餐饮,喝了他人没机会白喝的佳酿吗?如果一个人活到需要用一顿宴席,抑或是能蹭顿不要钱的饭去炫耀和吹嘘,并藉以提高自己地位的份上,那是不是活得也太可怜太可悲了?更何况,世界上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可能有不散的宴席。一旦有一天,没机会海吃狂饮,没人邀赴宴席饕餮,靠什么立足这个社会,拿什么去证明自己生存的价值?
大概我如此之说,会有人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呵呵,也许吧!一个退休的人,自然会慢慢地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没有这般炫耀的资本,那是必然的。然而,没机会也罢,吃不上喝不上也罢,但我却做不出到处炫耀,抑或是猪皮抹嘴的事来。因为,我生活在这个世上,且活得充实和愉悦,靠得并不是能参加宴席以及海吃饕餮的炫耀。
朋友们时常和我开玩笑,说我喜欢思索,且每每能说出一些让人感到有点道理的话语。很多博友也说过我怎么总是思索和感悟。其实,我并不是喜欢和善于思索,而是我把思索的东西诉诸了文字,表达在言语里,而更多的人是留在了心里。且不同之处还在于,我过于率直且愿意表露,而朋友们相对于含蓄,更多的是在心里感悟和揣味。方式的不同,并不改变殊途同归的必然。
其实,思索挺好,能够在思索中求得一些理性的感悟,且在左右自己行为时举一反三的去约束自己,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成熟、老练、聪明、智慧的必须。
我的思索,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如:公式推导、谱图解析、理论证明、数学计算等;另一种是非理性的悟性思维,如:胡思乱想、信马由缰、漫无边际、揣味臆想。两者相对而言,我更偏重于后者,因为它常能引人入胜的突见佳境,可以在思索中,获得激动人心的新观点的突然感悟,并能从天而降地得到一个触类旁通的新思路。那种萌生出来的灵感,那种恍若眼前的直觉,那种如梦初醒的顿悟,那些非理性思维方式得到的精神松弛,以及视野开阔,放任思维不受束缚的酣畅回味,真的是妙不可言。
每每思索之时,可以海阔天空,可以突发奇想,也可以大跨度地起伏跌宕。虽然思索是看似漫不经心,甚至是放纵的犹在浩瀚天宇里遨游,但却能构筑起一个极其灵敏的、全方位的悟性网络,静待不知何时、不知何处、也不知何等化外之物突然触网。如果能够编制细密如丝的智慧之网,能控制自己的思维敏如脱兔、收放自如,得到的也许是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感知的是自己稍纵即逝的顿悟。
人的逻辑思维是凝聚的,要求思路脉络清晰,且有一定的格式不能随意超越。而非理性的悟性思维是全方位的,不需要顾忌必须聚焦于某一点。思索之时,可以闲庭信步、精神沉静松弛,甚至是时断时续、毫无关联、臆想纷呈,但却是感受悟性的绝好方式。这既是我为何更偏重于非理性的悟性思维的原因所在。
【谈生活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生活杂谈散文
2.生活赋优美散文
3.青岛生活优美散文
4.论生活优美散文
5.军营生活优美散文
6.关于生活优美散文
7.生活的优美散文
8.纪奠生活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