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不绝于耳,乡野沟河便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感觉包裹,思绪亦被牵扯得很远。
童年的记忆犹新,放学回家蹬一双胶底布鞋,钻进那没顶苇荡,不知是谁捷足先登将岸边肥硕的芦叶摘去,眼巴巴看着河心油油的叶片望而兴叹。花两个午后的时光,将端午裹粽的苇叶备足,扎成把用细绳串起悬挂屋外,照上几晌午太阳,屋里院外便弥漫着沁脾的粽香。
掐着指头算好容易捱到端午节那日,随母亲早早起床将晒干的芦叶水中蒸煮,香味扑鼻,不自觉间馋涎欲滴。那日上课感觉时间好长好长,好容易盼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一溜烟跑回家,母亲正坐在屋前的天井内聚精会神地裹着粽子,面前一只硕大盛水桶内飘动着溢香的芦叶,旁边的竹篮已盛满形状大小不一的粽子。我惊羡母亲娴熟的手艺,指头间灵活协调一拔弄,一只造型别致的'五角粽便艺术般形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们不知。母亲便娓娓道来,尽管现今想来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端午的来历讲得并不完整和地道,但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怀石投江,魂归楚地的屈原。多少年后,在读《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时才真正被一个爱国忧民的国之栋梁的真实情感和气节所感动,自后端午的意义在我的体验中也较之于一般吃粽感观上的满足而深远得多。
芦叶飘飘,又到端午粽香时,我也得像当年母亲那样为我的孩子包上些许粽子,告诉他当年母亲所告知我的一切,兴许我的这点知识远不足以对读大学的儿子灌输,但我觉得在简单的复述中,却有一种思想与精神在悄然传承。
【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