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记忆优美散文
端午临近,城里的大街小巷,乡村的农户人家,处处飘荡着粽子的清香。
想起童年对端午节的那份期盼,总是从芦苇刚刚在水里冒出锥子一样的小尖尖时就在心里萌芽了,那对端午节的期待和渴盼,就伴随着苇叶的渐渐长大越来越浓郁。每天上学或是放学路过苇塘,就要多看塘里的芦苇几眼,天天盼着芦苇早日放叶,快快长大。只要芦苇叶长大了,长宽了,端午节就快到了,母亲就开始打棕叶包粽子了。那时候,家乡小村里有很多的苇塘,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时候,利用路过苇塘的机会到水塘里掰苇叶,我们都管掰苇叶叫做打粽叶。打回的粽叶在夏日的阳光里晒上几回,便由起初的碧绿色变成了黄绿色,那是为包粽子做准备的。
每当端午前一天临近傍晚,母亲忙完了农活就赶紧把粽叶放在锅里煮软,又把淘好的糯米晾着。此时,母亲便把盛粽叶的大盆放在院子里,装米的小盆放在旁边,坐在板凳上开始包起粽子来,我们弟兄三个则拿张小板凳坐在那儿看。母亲是庄子上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就会包好一盆。她一边包粽子,还一边给我们弟兄三个讲屈原和白娘子的故事。看着长长的粽叶在母亲手里三下两下就变成一只很漂亮的粽子,我的心也痒痒的,便缠着母亲教我包粽子。于是,母亲便拣起二、三片粽叶给我,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把粽叶围成个漏斗形状,开始往里装米。可长长的粽叶在我的手里怎么也不听话,不是漏斗底下的眼大了,就是米装少了。好不容易包上一个,可一看,要角没角,要棱没棱,扁扁的,可谓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到了煮粽子的时候,包好的粽子一层层紧紧码入锅里,文火煮上一两个钟头,便满屋飘香,粽子出锅,我们吃着母亲包的粽子,总是满口清香,甜美无比……
那时,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母亲包的大多数是赤豆、蚕豆瓣、花生粽子,难得包一回肉粽子。母亲还将包好的`粽子送上几只给邻居刘大妈,刘大妈也将她包好的绿豆粽子送几只给我家尝尝。乡下邻里间的融融温情在端午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在超市里,粽子的品种让人眼花缭乱,什么红枣粽、豆沙粽、咸肉粽……可我还是觉得小时候母亲做的粽子最有味道。是啊,现在的粽子包装很精美,口味也许更加的独特,然而却少了包粽子、煮粽子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少了一份全家总动手,人人齐上阵的那份亲情。
除了吃粽子,挂艾草、菖蒲在端午节也是少不了的。每到端午节来临的日子,母亲总是早早起来,给我们弟兄几个系五彩线,还挂上一小串饰物。系了五彩线,就预示着一年的平安吉祥。给我们系完了五彩线,母亲就把艾草、菖蒲用红线绑成一束,插到门框上,说是可以驱邪招福。艾草、菖蒲的清香味是那么的浓郁,在房檐下随着微风的吹动,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妈妈说,房檐插上了艾草、菖蒲,可以蚊虫不惹,甚至百毒不侵,我们就可以安安心心的过一个夏天了。
现在,城里人过端午,已很少有人家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了。儿时,母亲挂艾草、菖蒲的样子,至今每到端午节都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曾到集市上买一把艾草、菖蒲挂在门上方,倒不是迷信什么,只是寄托一种心情罢了。
又是一年粽飘香。今年端午节,我准备带上妻儿到乡下我母亲那儿过端午,让儿子跟着奶奶学包粽子。让奶奶给儿子讲屈原的故事。或许他还不能理解太多,只是,我想让儿子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的节日,希望在儿子长大后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那份家人之间的亲情才是最美丽的记忆,如同我儿时的记忆……
【端午的记忆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竹的记忆优美散文
2.雪的记忆优美散文
3.走进记忆优美散文
4.记忆的优美散文
5.记忆深处优美散文
6.年的记忆优美散文
7.春的记忆优美散文
8.小城记忆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