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圈蒸肉回不去的味道散文

2018-08-22散文

  提起我的家乡洛宁县,朋友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蒸肉”。的确,在洛宁,甚至在洛阳市区也有几家饭馆,挂起了“洛宁蒸肉”的牌子,一时间,蒸肉俨然成了家乡的代言菜。

  但我偕友回家乡吃过之后,却大失所望,它全然不是我儿时记忆中那正宗、地道的蒸肉味道。

  有人说,小时候的味蕾会影响一生的口味。这话也许有几分道理。小时候家中的蒸肉,是我一生中最美味的食物。现在想来,幼年时家乡的蒸肉之所以难忘,除那时候经济困难,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次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草圈,至少除了洛宁,我在其他地方还没见过这种用草制作的蒸笼。

  做草圈,用的是山里的白茅草和葛条。在家乡的山坡上,白茅草和葛随处可见。春天茅草发芽,芽尖甜甜的,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到了深秋,一场寒霜下来,茅草就把自己变得洁白柔韧。父亲上山砍柴时,顺便割回一捆,回到家束成胳膊粗细,然后用葛条一圈一圈地扎结实,再根据蒸锅尺寸盘绕成一尺多高,中间平插上一两层长条竹片做篦子,一个“草圈蒸笼”就做好了。

  新的草圈颜色洁白,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气息。蒸的时间久了,在蒸汽与馒头、肉的气息熏蒸之中,渐渐变成棕黄、红黑色,虽然不好看,但那种特有的味道越用越浓。

  母亲蒸肉总是在年三十。腊月二十之后,房子清扫完毕,豆腐、凉粉、麻糖等农家年货备齐之后,到腊月二十九,父母就隆重地和好一大盆面,然后把买回的猪肉片好,再用作料拌上,最后劈柴……一大早,父母就起床蒸全家一直能吃到正月十五的各种各样的花馍,最后一锅就是我们望眼欲穿的蒸肉了。

  蒸肉出锅大都到了黄昏,现在回想起来仍然直咽口水:笼盖一揭,草圈里顿时腾起一团白雾直冲屋顶,香味窜出厨房弥漫庭院。透过香雾,依稀可见圆圆的白面底上一层薄薄的肉片,伴着葱、姜、蒜、椒、酱和粉条等起伏有致,像风吹过茅草坡的波纹,也像葛条生长的弯曲线条。

  母亲给我们弟兄几个每人盛上一碗,那时我们早就等得喉咙里恨不得伸出一只手,迫不及待地双手抱碗,一边暖着手,一边使劲把肉往嘴里塞。这时,母亲总是用筷子一边敲着我们的碗沿,一边说,慢点,慢点,锅里还有,别烫着……父亲则在一旁乐呵呵地欣赏我们的吃相。

  蒸肉的香味很独特。肉香、草香、面香,在蒸汽的作用下融合在一起,像是幼年的兄弟之情,不分彼此。细细品来,香软的猪肉里混合着茅草的甘甜、葛条的辛凉,还有粉条的软滑,吃起来回味无穷。

  白茅草和葛条的根茎都是中草药。据记载,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和止泻之功效。用白茅草和葛条做的草圈,自然也或多或少具有这些药用。家乡的“草圈蒸肉”不仅美味,还具有保健作用呢。

  几十年光阴呼啸而过,家乡蒸肉的草圈早已不见踪影,再没有人去割白茅草和葛条来盘蒸笼。回到家乡,见到用来蒸肉的都是铁蒸笼或者铝制品,儿时蒸肉的味道只能在记忆里回味。

  我想,如果商家肯花费一些心思,还像以前用白茅草和葛条做草圈来蒸肉的话,更多的人就能品尝到独具特色的“洛宁蒸肉”了。但是世事纷纭,需要花费心思的,又岂止是一道蒸肉呢?

上一篇:学习无止境双语散文下一篇:至少还有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