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最近,这道亲情计算题在网上广为流传。拿到计算公式,网友们埋头苦算,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计算结果让人出乎意料,最长的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当时间以一种倒计时的方式暴露在眼前,人们的心理防线轻易失守。
有欠缺就有行动。于是,“常回家看看”将被写进法律规定,老人们可以通过法律获得应享有的赡养费用和亲情交流机会。
伦理有常,本该如此。不过,法律该如何把那些漂亮的行为用一句句刻板的条文规定下来呢:一天要和父母说几句话?一个月要和父母见几次面?每天要有多少的笑脸?
这些反思,或多或少表达了人心的失落和焦灼。但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亲情,本就是一种与生俱来、互动互通的关系。又是岁末,乡愁的情绪早已聚集升腾至最高处,令人备受煎熬。返乡之路,那么漫长,那么难走,但又一定要走,因为路的尽头是父母守望的眼神,有一个灯光温暖的地方叫做“家”。说白了,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承欢膝下,不应只是一种姿态。可是渐渐地你发现,总是在说亏欠父母太多,到了该回家尽孝的时候,却又心甘情愿地被其他琐事牵绊住;一贯严厉的父母突然变得措辞小心唯唯诺诺,你听得一阵心酸,在下一通电话里却又忍不住因为自己的低落对他们大发脾气。
曾几何时,年节成了父母子女之间“发现真相”的时刻。原来父亲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半年前母亲动过一次手术却一直没告诉你,又或是许久未见的父母把你儿时的照片贴满了墙壁。
当话题触及父母、亲情,总绕不开一个不掺水分的“一爱一”字——你一爱一你的父母吗?也许你会付诸一笑,也许用沉默代替了回答。
中华民族本就吝啬情感表达。天冷加衣,小心感冒,也依旧是在温馨之处惜字如金的。但镜头是直接的,它从不回避,它对准的是人,表达的是人心和人一性一。摄影的角度就是一爱一的角度。
我一张张翻着焦波为父母拍摄的照片,看他用镜头留住日渐年迈的父母,30年,仿佛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黑白无声,可那静寂之下翻滚的深沉的一爱一,却直击人心。
焦波说,照相机给了他借口,让他有机会“拉着爹一娘一的手抚一摩”,“用头拱一拱爹一娘一的前胸”。
我们也给你一个“借口”。请你用相机定格下父母为你忙碌的瞬间,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感恩。尽管彼时你的内心可能非常羞涩、恐慌或者不知所措,自有相片替你发声。
一爱一会生长,而且循环不息。表达真情的渠道并不复杂,途径也并非单一,心有所感,心之所向,就是彼岸灯火。
我们无力超越医学的限制,逆转生命的轮回,但或许我们还来得及表达。如果这样的表达尚可以无关生死,无关永别,也无需惋惜,便已是人生之大幸。
你在我心里,总与温度相关。在夏天时凉爽如风,然而如今这般冷冬,却温暖如生活的缝隙投射进来的一陽一光。关于你的记忆,是无法尽述又无以为报,用最深情的心写就的、饱满深沉的音符。
你在听吗?也许早该说:爸爸一妈一妈一,我一爱一你们。有点害羞,可是,再不说一爱一,父母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