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小侄又回来了,和三年前相比,他更懂事了。
每天天刚亮,小侄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穿衣起床。我问他为啥起这么早,小侄眉飞色舞地说:“公鸡都叫了好多遍了,早该起床了。”接着还很认真地给我讲了“闻鸡起舞”的故事,那神情可真像一个小老师哦!
吃过早饭,小侄把凳子搬到院里,开始做《寒假生活》。做完两页,让我给他批改。小侄不时总要犯点“粗心”的错误,有的字明明很简单,他又会写,可他就是要写错。我总是耐心给他指出。小侄很用心地听着,这样的字再出现时,他便不会弄错了。偶尔,遇到没学过的词语,小侄急切地询问我。我故意不告诉他,只是拿给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乖乖,先查查词典吧,如果还不明白,三叔再给你讲哦!”小侄翻开词典,仔细查阅。过了一会儿,我让他给我讲解,他讲不清楚的地方,我再给他补充。末了,我告诉小侄:“乖乖,记住哦,词典是很优秀的老师,随时随地有疑问了,别忘了向它请教哟!”小侄点点头,记下了我的话。以后每当他再遇到疑难时,便自觉地翻阅词典,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才蹦蹦跳跳地向我跑过来。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乖乖真好啊,有进步哦!”
初春的阳光就像个害羞的大姑娘,总是姗姗来迟,每每待到正午,才朗照山岭。每逢阳光烂漫的午后,小侄便要我带着他去爬山,而他最喜爱,去得最多的还是他三年前拟名的“竹子山”。这天,登上“竹子山”,小侄自告奋勇地说,“三叔,我给你背唐诗,你看我背得对不对?”我一把搂住他,“小乖乖,快背吧,三叔洗耳恭听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小侄开始背了,我认真地听着。此处地高,风徐徐吹来,春风拂面,已不觉寒意。清风载着清脆的童音,飘向远方,宛如百灵鸟在山间歌唱。我的脸上慢慢绽放了愉快的笑容。小侄一口气背了10首唐诗,抬起头看着我的微笑,高兴地说,“三叔,我背得好吗?”我向小侄竖起了大拇指,连声夸赞,“好,实在是太棒了!”听着我的夸奖,小侄也笑了。“来,三叔再教你一首王维的《鸟鸣涧》,想学吗?”“想!” 小侄睁着大眼睛,兴奋地望着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一边教小侄背,一边给他讲解诗句描写的内容,抒发的情感,表现的意思。小侄似懂非懂地跟着我念。春阳明媚,洒给人间万千光辉。在太阳的照耀下,山川草木瞬间增色不少。我告诉小侄,“背完这首诗,我们就下山回家去。” 小侄用心地念着,念着念着就会背了。我让他想一下诗句的内容,然后给我讲解一下。他想了想,便很流畅地讲了出来。我惊喜地牵起他的手,一路高歌,向山下走去。 小侄也爱看电视,而且和三年前回家省亲一样,只看少儿频道。一次,小侄和堂哥的孩子(较小侄小些)因争频道发生了争执。他弟弟抓着摇控器不放,小侄则紧紧按着电视上的频道按钮,两人谁也不让谁。我见状,急忙把小侄拉到一边,“乖乖啊,三叔很想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你能告诉我吗?”瞬间,小侄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跑到他弟弟身边:“弟弟,你就看喜羊羊吧,我玩去了。”说着一溜烟跑了出去。看着小侄活泼的身影,我欣慰地笑了。
一周后,小侄要随二哥回河南了。我知道小侄那儿没竹子,而他又那么喜爱,便特地挖了三根翠竹让小侄带回河南栽种。小侄准备把竹子栽在乡下姥姥家,这样,小侄就能经常看到翠竹了。
那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竹子好翠好绿,小侄正围着三根翠竹,高兴地唱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