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国行为的引导与培养散文

2018-10-15散文

  爱国行为实质是一个在爱国知识和爱国情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有益于祖国(包括他人、集体、社会)的各种行动。德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可以巩固和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这就是说,爱国行为是强化爱国认识、深化爱国情感的催化剂。爱国行为是对爱国知识的传递和爱国情感的激发的效果的检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之中,是对学生进行爱国行为的引导与培养的手段。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爱国行为培养

  在爱国行为的引导与培养方面,活动是一种渠道。首先,开展多样性的传美教育活动。向中小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德体现在行动之中。如在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尊师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关心体贴长辈,学会尊重老师,懂得同情他人。其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的大家庭里,总有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要通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向有困难的学生伸出友爱之手。如开展“捐资助学”、“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举办“爱心架金桥”联谊活动等来引导学生参与伸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帮他人之难,送党的温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无私品质,高尚情操。通过联谊活动结对子,交朋友,从而在活动之中导爱国之行。通过开展慰问活动,如在教师节、春节,为老师、老干部寄贺卡,写贺信,亲自去慰问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另外,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节目、纪念日、重大政治事件,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爱国行为的养成。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作家务活动,培养敬老耐劳品格,提高爱国行为养成的成效。

  二、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加强爱国行为训练

  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守“规范”,是爱国行为训练的重要手段。“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小学生要成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人。这些内容是直接的爱国行为的要求。如对国家标志——国旗、国歌的尊重,对公物的爱护,对文明礼仪的遵守等。这些只有通过常规性的晓之以理,激之以情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要求,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要神情庄重地肃立;规范地行队礼、注目礼;响亮准确地唱国歌;专心致志地听国旗下讲话等。这是“规范”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爱国行为培养的具体内容。“规范”训练,是一种情感的培养,是一种行为体验。是一项长期实践锻炼培养的过程。是重要的爱国行为训练的切入点。

  三、利用各学科教学,搞好爱国行为引导

  学生爱国行为的养成,重要的是利用各学科教学搞好引导。

  在小学,要注意在讲话、写字、唱歌、画画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行为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学好、讲好普通话;写好、用好汉字;建立课外小组开展书法活动,学写、写好毛笔字;宣传规范用字的活动等等。

  在中学,组织上好情感教育课。如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在历史课上,进行五千年文明史教育;在政治课上,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共产主义方向教育等。利用感性材料,启发引导;通过深挖教材内容,自觉渗透爱国主义思想;针对学生实际,抓住问题集中教育:如今昔对比,直接灌输;激发情感,寓理于情;启发引导,自然升华。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了解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的引导和培养既要与学科教育结合,又要将“规范”教育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目标之中。做到以爱为本,以情导行,要把爱国行为的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之中,这是爱国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方面。

上一篇:左慈为何总是讨人厌的散文下一篇:我最爱的奶奶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