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眼看到的微信名子就是美好时光,但我第一眼就毫不犹豫地就能断定出,她就是我小学生时期最要好的同学,我们的生日只差半月,我必须尊称她为姐姐。
那时候我上小学二年级,生活在农村,英姐姐是从城里过来的,她有着一张很标志的瓜子脸,两只大大的眼睛,高高鼻梁的四周衬托着白白的肤色。我从来就不讨厌她,她又特别喜欢我,经常星期天在一起玩耍,我们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做游戏,听老爷爷老奶奶们给我们讲一些啰嗦而又漫长的故事,也不顾及我们是否能不能听得懂。我没有英姐姐的记性好,所有的故事全部都被我遗忘得干干净净,而她至今都记忆犹新,就连故事的前言,老爷爷讲的开场白里的一句玩笑话都记得那么深奥:“看看你长得这么瘦小,是不是你妈妈整天让你挨饿,让你吃不饱呢?如果是,那么就从明天开始每天到我家来,尝尝我们农家的饭菜,保准让你吃得白白胖胖的。”那时候的英姐姐是跟随父母下乡来到农村生活的,我非常喜欢她说话的声音,也非常喜欢她的气质和她的为人,更喜欢她长得那副快乐幼稚的瓜子脸。
我只懂英姐姐的家是城里一个很有名的街道:“四合街”,这个街道是我们念完小学时才记住的事。在上小学时的放学路上,每当英姐姐谈到“四合街”的家时,我便想起英姐姐给我讲过的家事,真是的,英姐姐竟然是从小被叔叔阿姨抱养过来的,所以城里的四合街也是英姐姐的原始家园了,心中就更加的爱戴眼前这位姐姐了,这时的英姐姐已经跟随父母离开了城市,来到了现在这个农村的家和我们一起读书了,但我仍然愿意和她在暑假里到城里看看她那个城里的家。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里,我经常到姐姐现在这个家和她一起玩耍,却发现叔叔阿姨的头上添了不少的白发,阿姨苗条的身材,高高的个子,白净的脸,浓眉大眼非常好看,叔叔长的同样是高高大大非常帅气,叔叔在村子里做着卖酱油的生意,这一点使我略微有点失望,我总以为一个大城市里,而且在市里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其重要的一家人,不一定非得要靠着卖酱油来维持生活不可,但是,回过头来再来观望阿姨的表情,却发现阿姨却像从前一样快乐。去她家时,只见阿姨正坐在一个马扎上给英姐姐梳理着长长的头发,用红色透明的玻璃丝给英姐姐扎起小辫子,阿姨同时也问我喜不喜欢这种头绳,并告诉我说:“这是英子的双胞胎亲姐特意从其他城市买来的,城里很多女孩子都很喜欢它。”然后,只听咔嚓一声就用剪刀剪下了一大截子送到我的手中说:“或上学,或走亲戚,戴上它都很漂亮的,现在正时兴呢。”
小时候农村里的女孩子,只要是头上扎上一根漂亮的头绳,身上穿上一件不算贵的新衣服,脚上再有妈妈做的一双新布鞋,走在大街上让人看到就会非常的扎眼了。我拥有阿姨送给的红色玻璃头绳绑在小辫子上,再穿上姐姐从城市大商场里,给我买来的一件黄色棉麻格子外套,那一定是非比寻常。现在想起来我那时的心态,正如同今日满大街跑着的小女孩子,非常渴望拥有一条新奇的连衣裙,或是一双赶时髦的运动鞋子那般焦灼了。我还请阿姨立刻能给我缝制一个上学用的书包,阿姨是一个心灵手巧人,她用好多布条子剪下了的那些下脚料,把它们分别剪成三角形,然后再砌成好看的花型,缝制出来的成品,会让人人看到特别的上眼,非常喜爱。
在我环顾四周的同时,这才发现在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坐着一位和我们年级相仿的女孩子,阿姨说这个半成品书包是给双胞胎姐姐缝制的,看来这个半成品就属于姐姐的了。
这使我的心中有点别扭,不知道当时为了什么,我就急着央求阿姨不要先给姐姐做,还显摆着我和英姐姐之间的甜蜜,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显示着我和英姐姐的关系“够亲姐们儿”。于是,我便不加思考地说:“阿姨,我想让你先给我缝好吗?”
“那可不行。”阿姨头也没抬。
“为什么呀!阿姨,我会把剩下的那些好看的格子布条让给姐姐用的。”
“那也不行,因为是姐姐先求我了呀!”
“那她是姐姐,我是妹妹,姐姐就应该让着妹妹嘛!不是吗?”
“那也不行,因为你和英子都在自己家,姐姐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凡事都要有个先来后到的,所以不能先给你们缝。”
“就得先给我缝。”我口气有点强硬起来,心理仍然有点沉不住气的感觉,生怕阿姨不给自己缝了。
看着阿姨真有点冒火的样子,紧接着阿姨又说了一句:“不行,”不管我怎样继续唠叨下去,再也没有理会我的话茬子了。看着阿姨真是不想给我缝,但这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我在远方过来的姐姐面前出丑了,这还算是我尊敬的长辈吗?我嘟嘟囔囔地走出了英姐姐的家门,很是有点悲愤欲绝,并一再想着,还是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其实阿姨用那些花布条子缝出来的包包不一定好看。
第二天清早,当我一觉醒来时,发现枕边有一个崭新的,是用好多花布条子剪成的小三角块子拼成的图案,非常的好看,那书包的大小,恰好可装满小学毕业时的全部课本。妈妈告诉我说这是阿姨连夜为我缝制好的,早晨送过来之后就紧接着给别的孩子缝制去了,我撅着嘴巴没有说话,妈妈教训我太不懂事了,阿姨说的好,凡事都得有个先来后到,是亲如姐妹的关系,本就不应该和远来的姐姐较真的。
那么,阿姨就真的把我当成自家人了吗?我们是同学。因为是少年时的,那时的友谊才是最纯真的,阿姨的断然拒绝我那“走后门”式的请求,我却把那个书包一直珍藏到现在,虽然我们相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为毕业之际都各奔了东西的缘故,我再也未曾和英姐姐和叔叔阿姨见过面,但我们在一起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却使我难以忘怀。当你什么时候再次能够听到朋友对你说“那可不行,那怎么能行呢?”这句话的时候,你便可以想到,真正敢于面对你的请求并会拒绝你的人,往往更加值得我们拥有。
打那以后,一直到我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向工作岗位,因为我的性格本来就很直白,便总是会去习惯的有意的来躲避那些言行不一,一些内容空洞的亲热和势利眼式的行为夸张的友好时,就会觉得,很多人在亲密的外壳中早已疲惫不堪,你敢于为了一个真正的“不”来破坏现实生活中这些现状的圆满吗?在人们小心翼翼的疲倦里,远离我们而去的恰巧是友谊的真谛。
多年后的一个午后,随着同学间的相互寻找,原来英姐姐的家还是在市中心“四合街”上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叔叔阿姨还在经营着一个家园里的美好时光,今天正是夕阳普照的时候,当我的车停在迎旭公园里的那一刻,英姐姐的车也从对面迎接了过来,阿姨的头发虽然比以前更白了,但依然还是那样的美丽,叔叔还是以前那样高大帅气,英姐姐依然还是那位有着深栗色头发,漂亮的英姐姐,身穿宽松的素色连衣裙。这时我们双方都从车上缓缓的地走下来,朝着一个方向走着,我以为我和英姐姐会快步跑到一起热情地相拥相抱,再寒暄着热闹上一阵子,因为好多年不见了,况且我们又是这样的亲密无间,但是我们两人都没有奔跑,只是彼此微笑着慢慢走近,在相聚两米左右时同时地站住了。然后,又各自看了一眼自己的时间表,两点一刻,时间观念还是把握得那么强,我俩面对面望着,宁静,从容地在公园里来来回回交谈了起来,似乎还是小时候一样的没有半点的拘束,叔叔阿姨远远地注视着我们,招手微笑着说:“能把握好时间的人,就能把握好人生,相信你们——加油。”
橙红色的太阳笼罩着公园里的草地,红红的游乐场和着银色的不锈钢围栏,保护着儿时的两个小伙伴,这好同学,好朋友,好姐妹之间的友情,两个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多年失去联系的两个女孩子的沉实,健美的身躯,使得公园里显得异常的温馨和美好。
这是一个令我感动的时刻,使我更加坚信了这对纯真年代走过来的一对好姐妹,拉开距离的从容交谈,不是比紧紧拥抱在一起时的场景与夸张的呼喊更为真实吗?拉开了距离,再相聚,还是初始时的那些纯真的语言,才会静静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才会是心中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