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老家的尴尬散文

2018-10-16散文

  夜色漫山时,鸟归巢,人归家,乃人之常情。对于很多从农村走进城市,定居城市的人,家便自然地有了新老之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两个家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对于家的牵挂是人之常情,但在两个家之间,其牵挂还是有区别的。这也不难理解。但在现实中我们却有极少数置老家于不顾的人,在浑然不觉之中,演绎着各自的悲哀。这里,有两个故事非常令人深思!

  其一,某城市有一位机关领导的老母,中年孀居,养儿育女,虽然辛苦,但喜儿女皆有成,并远走高飞,离老家而去。老母吃穿用度皆有月供,只是儿女不知为何,总是忙得难与老母子相聚。大多都是电话问问而已。而且锣靠鼓、鼓靠锣的,有时候十天半月,其老母还没有接到过一次儿女的电话。作为一辈子苦惯了的农村老人,总是节俭得很。要不是真有啥大事,是不会轻易打电话给儿女的。寨中老人过世,老母曾打电话通知她当了机关领导的唯一的儿子,儿子说,以后这样的事就不要打电话了,因为他今后又不回老家了,真有事的时候,只要有钱,不愁没人帮忙!老母叹了口气,默默地挂断电话。谁知前年夏天,其母悄然去世一个多星期,都已腐臭,才被好心人发觉,告之于他。他匆忙赶到家中,四处请人,居然人人都推脱说忙这忙那,不为重金所动。就连请做道场的先生都不为重金所动!无奈之下,他只能下跪求人,到城里请站街的劳动力。堂堂一机关领导干部,在部门、单位的朋友前,尴尬地丢尽脸面,为自己对家乡的淡漠得到了一次痛心彻骨的教训!更可怕的是,接踵而来的蔑视的眼光,如寒流般将他冻得瑟瑟发抖。他的仕途也因此走进天寒地冻的灰暗。这是后话。

  其二,猫洞乡某山村,有这么一个人家:姓甚名谁不必说。这家人有四弟兄,三个哥在家务农,谁家有个大务小事需要帮忙的,一个不去一个去。唯有兄弟在外做生意发了大财,并在入户某城市安居乐业。农村电网大改造那年,村里人去找到这位发了大财的家乡人,请他随多意少支持一下家乡建设。可他说他这辈子又不回家过日子,家乡建设问题与他无关,他拿了多少等于白拿。甚至面对这几个家乡人,连饭都不招乎吃一顿!谁也没有道他会是这样的人,深深地叹了口气就踏上归程。后来其父去世,找了个道士来办道场,又找了个阴阳先生看地看日子。阴阳先生与他家派去请的人一合计,算到第五日安葬。三个哥哥因为他而被村里人埋怨说:“你家咋会有这个兄弟?有钱咋?到他家连饭都得不到一顿吃,不要说支持村里办哪样好事!”三位哥哥一商量,合伙负责前三天的伙食、道场等事。第四天由他负责。到了第四天,帮忙的人全都散尽,晚上电也被截断。还以为是电力公司停电,最后才知道是村里停的电。他好话说尽,跪地求情,也无人理采!他说要多少钱,他愿出重金,只要恢复供电!村里因此狠狠地宰了他一笔!第二天,他虽然没说啥,但从他的表情人们又觉得他“二气”起来,最后在送其父上山那天又有人提出,要他四弟兄再分段负责!他知道这又是冲着自己来的,急忙一包一包地散烟,点头哈腰地说好话,在众多朋友、亲戚面前,丢尽脸面,出尽洋相!

  俗话说,衣裳记新人记旧。作为有老家的人,我们无论条件多好,无论如何忙,都应抽空回家走走看看。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怀着对家乡牵挂之情,关顾一下家乡的那建设。只要你能记住家乡,热心于家乡的人和事,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也不会忘记你,甚至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真心报答你。否则,他们会恨你的忘本,他们会让你的富有变得不堪一击,让你的高贵萎缩不堪,让你的名声臭传四方,让你的颜面在世人面前丢尽,让你悔不当初,思彻古今,留鉴后人。

上一篇:杨浦滨江的散文下一篇:再见周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