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陈年旧事散文

2018-10-16散文

  记得小时候,人们描述将来的幸福生活时,总是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来形容,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未想到,我上高中时,家中就有了电灯,夜晚偏僻的小山村一片灯光灿烂。工作八年后,家里安装上程控电话,让现代化的气息吹进寂静而古老的村庄。

  古时候,相隔两地的人们表达情感方式通常是通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这些诗句表达着他们思念故乡、亲人或朋友的真挚感情,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如今,电话取代万里家书,思念故乡亲人只需打个电话,就能感受到故乡的变化,亲人们的音容笑貌。

  最初我对电话的印象来自电影中的大上海的电灯电话,打仗的影片中指挥部搬到新地方最先也是通讯员安装电话,我觉得很神奇,两头不见人说话听得真真切切,也许就是西游记里的顺风耳吧。记得影片有一个情节就是,红军战士沿着电话线找到了敌人的指挥所。战争年代,为了保证那电话通畅也不知牺牲了多少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读小学时,发现大队部办公室有一部黑色的揺把子电话机,有一年家里没粮食了,婆婆曾经给父亲单位打了一个电话,那时打电话要通过总机转出去,从大队通过公社转到县里,再从县里转到另外一个公社,感觉打个电话真是麻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工作的单位办公室里,还有一部黑色的揺把子电话机,只是电话是由人工接转改为自动操作,那时还很少有私人电话,每当抗洪救灾的月份,值班的工作人员,就要日夜守在电话旁边。1994年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那年正好弟弟在那儿上大学,因没有电话不好联系,出发前就给弟弟发了个电报,想让他到时在北京火车站接我,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我坐了24小时火车才到了弟弟那儿,又休息了两个多小时,邮递员才将电报送到。

  大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单位就有了按键座机,与那部摇把子电话有着天壤之别。这时市面上出现了传呼机,又叫BB机。我想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买,BB机是方便他人,接到了传呼,得四处去找电话回复对方,很麻烦。有时,BB机的呼声还使人闹心。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都有BB机,不时有人被呼叫,最烦人的是有时同时叫起来,办公室的一部座机根本忙不过来。那些年正巧单位正好建了一个大会议室,镇里许多单位经常借用开会,也让单位的电话费大增。

  也就是那几年,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开通了无线电话。第一代无线电话机像一块大砖头,俗称“大哥大”,不仅价钱贵,电话费也高得离谱,不是小户人家玩得起的,有那玩艺儿的都是大老板。可“大哥大”在人们生活里刚冒头,就同传呼机一道淹没在改革的大潮中。我还记得电影中英雄王成背着那部步话机,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曾有一位在部队当兵的同学告诉我,那机器的有效距离只有两公里。前几年我看了电视剧《亮剑》中的楚云飞拿的电话就像现实中的“大哥大”,那些可能都是无线电话的前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程控电话在当地开始普及,那时个人要装一部电话,从上户拉电话线到买座机,要花两千多元。当年,我一月的工资才一百多元,一部电话就用去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只好把买彩色电视机计划往后推。电话铃声响起,一串叮叮咚咚,好像山涧跳动的清泉,让人心里十分舒坦。那时人们对电话号码也很讲究,总是想选一组吉利的数字,就像现在的车牌号,好的号子还会拿出来拍卖,我看那只是骗有钱人的把戏。不过,那时装电话的人少,很少接打电话,刚装座机的那两年几乎成了摆设。

  又过了二年,当地“小灵通”手机现身了,只能接打电话,不具备发短信的功能,价位也贵,而且只能在本市地面上用。我还是下狠心才买了一部,这也算是我使用的第一部手机,不过没两年就进了垃圾堆。

  2002年我到省城学习,为了便于与家里联系,花一千多块钱买了一部三星的翻盖蓝屏手机。有了手机,家里那部座机反而忙了。我外出或下班后不能及时回家,就会给家里打电话,父母和妻子在家里,也会用座机给我打电话。我和家人短暂的分开,手机、座机就把我们连在一起。

  随着固定电话的普及,电话号码簿相继而生,前几年外出,每人口袋里总是少不了一个电话本,亲友、朋友、同事的电话号码是少不了的,因为我们单位系统大、人多,单位曾经几次修订电话号码簿,人手一册,也让商家赚了不少钱。

  女儿是婆婆爷爷身边长大的,婆婆爷爷心疼孙女,孙女也喜欢婆婆爷爷,自从上了大学以后在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后来工作又在外地,每周只好用电话联系,说几个笑话或一点新鲜事,也会让老人高兴好几天,有时女儿因工作太忙,偶尔忘记了,老人就会念起,她最近很忙啊?我只好电话提醒一下。

  时代在发展,智能手机应运而生,家里收入也紧紧跟着社会变革的步伐。女儿在读大学时,有一年发了奖学金,第一件事就是换了一部好手机,现在除了孙子还小,人人都有了手机,只好把那固定电话放进了贮藏室里,可那电话号码我始终记在心里,并设置成我的密码。

上一篇:快一步赢得金牌的秘密散文下一篇:沙河村走出的砸罐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