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制在初中班委会建设中的应用初探散文

2018-10-22散文

  班委会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无可置疑。假如说一名好的班委就是一面旗帜的话,那么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便是一个战斗堡垒。凝聚力、学习氛围、人气指数、关爱系数,均与其有莫大的干系。然而,现实中的班委会却不尽人意,主要弊端有:职责不清,权利不明,义务不确。相当多的班委不清楚职务所赋予自己的意义,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为全班同学服务,也不知道自己所应享有的各项权利。于是,或把职务当荣誉而无所作为,或相互推诿扯皮而无所事事。此为其一。缺少动力,无法正确处理班级管理和自身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很多班委认为公共服务耽误个人学习,影响个人娱乐,而且干好干坏一个样,因而不愿充当“冤大头”。此为其二。能力素质不够,班委会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部分班级的管理层涣散无力,导致很多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无法及时反馈到班主任处,使班级管理失却准头和方向。而且,班委会组成人员进出机制不够灵活,出现“能干的上不来,不能干的下不去”的局面。此为其三。

  面对上述种种弊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怎么才能让班委会动起来、活起来、干起来呢?作为一种尝试,我们提出了班委会个体考核制。借助考核,明确职责;借此考核,履行义务;借此考核,区分档次;借此考核,激活队伍。这便是我们的初衷所在。

  (一)提出班委会考核制的理论思考]

  1、它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1)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从思维上看,初中生已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转化,已初步具有认识、评判各种事物的能力。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能由感性深入到一定的理性。从情感上看,他们有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热情,愿意凭自己的努力获得班级管理的成效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就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更希望凭自已的意愿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和管理。思维上的转化和情感上的变化,为班委会考核提供了现实基础。

  (2)自我控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具有操作的现实可能性。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增强,是非感逐步明确,意志力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有自律的心理基础。所以,在班委会考核中,他们既能客观、冷静地扮演评委的角色,又能积极、主动地以主角、考生的身份一展才华。

  2、它是以“班级自治”为特征的班级自主管理的必然结果。

  以“班级自治”为特征的班级自主管理是以班主任直接管理的淡出为前提的。与此相适应,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指导、监督的力度势必相应地加大。否则,便有可能导致班级的混乱、无序或逆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委会的定位便理所当然地由助手变为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其作用也大大增加。班委会的整体面貌如何,自身建设怎样,班委个体的能力素养是否称职,都会关乎班级自主管理的成效及最终走向。所以,以“班级自治”为特征的班级自主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需要把班委会的各项活动都纳入到监督、管理范围,并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它,同时要对班委会的公心、能力、实效作出评判。班委会个体考核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3、它是初中生民主法制意识萌发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有益尝试。

  在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全方位地影响社会生活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上述观念已成为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况且,初中生个体内部已萌芽民主法制意识,它已成为内在需求,而班级个体显然能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借助于班委会个体考核,无论是被考核对象,还是考核者,都能通过模拟民主测评经受民主洗礼并从中感受到民主的精髓所在,从而使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另外,班委会考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有益尝试,可以更好地为新形势下的教育服务。

  (二)班委会考核制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班委会考核由自身素质、工作能力与绩效、群众基础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现作简要说明。

  (1)自身素质。班委会成员首先是班级一员,要求其他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是班委会考核的基础板块。具体做法为:把班委会成员的日常行为与学校推行的常规竞赛(三项竞赛或四项竞赛)挂钩。凡作为直接责任人违纪所扣的分值,把扣分值乘以一个系数后,在该板块内扣除。本板块采用扣分法。

  (2)工作能力与绩效。在第一板块的基础上,再看班委会个体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魄力、毅力、技巧,并以最终的绩效为检验的标尺,这一板块是整个考核制的核心。依据分管内容的不同,按量化和非量化进行考核。纪律、卫生、体育为量化类,按学校常规竞赛的期终排名,前1/3为A等,中1/3为B等,后1/3为C等。宣传、学习、文娱为非量化类,按工作态度、精神面貌、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由班主任参照民意来分A、B、C等。具体计分上,每一等级均有相应的分值,什么等级便得什么分值,一目了然。

  (3)群众基础。作为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力量,班委会个体必须和班级普通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工作必须为大家所认可。在这一板块的考核中,按“满意、其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由全体学生无记名投票,最后按满意票的得票率分出A、B、C等,每一等级得一相应的分值。与第二板块一样,该板块也采取等级制。

  (4)补充。对于部分本职工作极不负责或品行不良而被学校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的班委会个体,将通过“提议→班委会讨论→全班同学表决”的流程予以弹劾和量免,以保持班委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同时,对于空缺班委,也将根据“提名→酝酿确定候选人→全班同学选举”的方式产生。罢免和补选的民主操作,将增强班委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2、特点:

  (1)全面。首先是考核内容全面。它既有班委会个体作为普通一员的基础要求,又有管理能力和绩效的量化等级评估,还有群众基础的调查与评定,涵盖的是各个方面。其次是参与者全面。它既有班委会个体的述职报告,又有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还有班主任的重要评定。这样不仅实现了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互动,还实现了师生互动。再次,考核从期初开始,至期终结束,贯穿整个学期,因此约束力也就更大。

  (2)量化。本考核办法采用百分制计分,分高者为胜。就具体分布来说,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绩效、群众基础之间的比例为4:3:3。由于分值是感性的,故而较能鉴别出班委会个体的整体素质,其工作的优劣也能作出较为精确的区分,利于彼此之间的竞争。

  (3)简便。从操作上说,本考核办法条目清楚,没有什么繁琐的环节,只要做好调阅学校常规竞赛资料和民意测评两项工作即可,较为简便易行。同时,由于该考核不会给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带来太多的负担,故而有推广实施的可能性。

  (4)相关。如果考核仅仅是给班委会个体定位、分级,那么应该不会引起班委会成员的重视,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会太高。因此,我们把考核结果与班委会成员所享有的权利紧密挂钩:一是同等条件下考核级别高的班委有优先评先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等)的资格。二是考核级别较高的两类班委将获得由班委会提供的奖品而考核级别一般或较次的将只获得纪念品或什么也不享受。通过这种挂钩,班委会个体将会对考核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努力地做好工作,而其他学生也会因此而更注重自己的民主权利,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班委会考核制的应用程度及其注意事项。

  1、应用程序:拟定细则→表决通过→公开操作→结果公布→实施挂钩。

  2、注意事项:(1)细则拟定应博采众长。一方面要借鉴多方面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则应广泛征求班内同学的意见,集思广益。(2)表决通过时应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按既定程序走,从而使学生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同时,赋予其法理色彩。(3)操作时应独立、公开,并置于全班同学的监督之下,避免暗箱操作。(4)考核结果应及时、迅捷地公布在班务公开栏内,并接受质疑。若出现差错,则及时改正。(5)考核结果与享受权利的挂钩应动真格的,并落到实处,从而取得同学们的信任。(6)防止成人化倾向,尽理避免由感情因素来左右结果从而导致不公正、不客观。(7)班主任对考核实施的指导应及时、经常、有效,并贯穿整个过程。

  (四)作用评点。

  1、外在形象得到改观,内在凝聚力有所增强,通过实施考核制,班委会个体的职责感更为明确,“在其位谋求职”的意识更为清晰,“不干事,少干事”的班委或被淘汰或奋起直追,使整体的外在形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观。同时,考核制的实施让所有的班委都坐到了同一条船上,因而更为齐心协力。另外,由于考核结果的决定权握在全班所有成员的手上,所以“为班级服务,为大家服务”的宗旨能较好地得到实现。这样,由双方互动所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班级内在凝聚力的增强。

  2、班委会个体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由于考核制涉及每个班委会成员的各个方面,同时又贯穿整个学期的始终,这就迫使被考核者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注重自身形象,又要发挥聪明才智搞好班级管理,还要协调与班级普通成员的关系。我们正是借助这种“加压力变动力激活力”的方式,使班委会个体能力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借肋考核形成动力机制,并让整个班委会队伍充满活力。因为考核的结果涉及各个班委的切身利益,这就使班委个体能关注整个考核的过程,并让这种关注成为推动自身进步的原动力。另外,由于考核不佳会有被弹劾、被罢免的危险,所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这比言语劝戒的威力要大得多。

  实践证明,引入实施班委会个体考核制能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提高班委会工作的效率,使班级整体面貌得到改观,从而把以“班级自治”为特征的班级自主管理推向深入。这对于目前的班级管理改革来说,无疑是较有意义的。

上一篇:追溯一枚叶子背后的细节散文下一篇:亲历流感有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