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散文

2018-11-03散文

  天灯也称孔明灯。据说,当年诸葛亮放飞天灯,如愿以偿地吓退了围城的曹兵,很是灵验,后人便把天灯用来祈福许愿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快要到了,今年是狗年,女儿女婿给孙女买了几个天灯和一盏可以在地上拖着玩的玉犬灯。家乡在正月十三就开始上灯为元宵节热场了。“上灯圆子,落灯面。″意思说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长长久久。这一天,刚吃过午饭妻子就开始在厨房里忙着用糯米面做汤圆,有菜圆子,有芝麻糖圆子,还有实心的圆子。

  当太阳刚落下时,妻子就把做好的圆子下到锅里煮好了。在吃汤圆之前,我先拿了一个碗盛了几个实心的汤圆,放在堂屋的条桌上,摆了两双筷子,对着挂在墙上父母亲的照片说:“父亲母亲,又要到元宵节了,我们一起吃汤圆吧!”然后,我拿着鞭炮到屋前的路上“噼噼啪啪″放了起来,粗大的炮仗“嘭″的一声冲上天空,又“啪″的一声在空中炸响,就算上灯了。

  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明亮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远处的鞭炮声连绵不绝,爆开的焰火如同多姿多彩的花朵。

  吃完汤圆孙女就闹着要出去玩灯了,女儿拿出一只纸质的红色天灯,轻轻地打开了折叠的纸,双手拎着,我用打火机点燃了下面灯口的蜡烛。火焰烧热了纸内的空气,慢慢地如充气的气球一样鼓起来了,形状像是诸葛亮戴的那一顶装满灵气的帽子。女儿松开了手,灯便晃晃悠悠地升腾起来,跨过亭子的屋顶,越过树梢,在晚风的吹捧下朝东面的方向飞去,越升越高,仿佛是夜空中一颗流动的星星。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孙女就问我:“爷爷,天灯看不见了,飞到那里去了?″我说:“飞到天堂里去了。”孙女又天真地问我:“天堂是什么?有多远呀?"我说:“天堂就是你太爷爷和太奶奶住的地方,这一条天路很长很长呢!"孙女还问我:“太爷爷和太奶奶长得什么样子呀?我怎么没见过?今天他们怎么不回家吃汤圆子呢?”我顿了一下回道:“小乖乖,你不懂,天路很长,太爷爷和太奶奶老了,腿脚又走不动,所以回不来了呀,所以你没见过呀!”女儿在旁边听着,也许是怕触动我的心思,就打断了小孙女问不完的话题说:“好了,好了,我们一起去玩玉犬灯吧!″

  我回屋拿出了女婿买的那只玉犬灯,是用红色花布和铁丝做的,很漂亮。两只大耳朵,屁股上翘着个长长的尾巴,很可爱,玉犬的四条腿下面是用四个小圆木做的会滚动的轮子,颈项里扣了一根长长的红带子。女儿点燃了红蜡烛,整个玉犬灯亮起来了,活灵活现的,小孙女没看过,高兴极了,又蹦又跳地说:“真好玩!″孙女在前面拖,女儿在后面追。我看着孙女跑得欢快的样子,听着孙女“咯咯″的笑声,想起了我小时候父母给我扎灯、玩灯的情景……

  记得,每次过完五天年,父母就准备材料给我们扎花灯了。我们兄妹弟三个每人都会得到一盏灯,一大一小拖的兔子灯是给我和弟弟的,妹妹是拎的小荷花灯。

  过去扎花灯都是采用竹篾材料做骨架。扎灯前,父亲拿着斧头到屋后的河邦上砍了几根竹子,在削掉竹杆上的枝叶时,一不小心,竹枝尖将父亲的手指上划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冒出来了,父亲擦了擦血迹,往伤口上吐一口唾沫,说是口液能消毒。回到家,母亲撕了一块布条裹住伤口,一边用缝衣线扎,一边责怪父亲:“新大年头的就把手给划破了,怎么不小心点呀!″父亲笑着回道:“不碍事,只要孩子们有灯玩,高兴就行,流了点血是新年兴旺的好兆头哦!"扎好伤口后,将几根竹子拿到庄子东头姓殷的篾匠家,请他帮忙把圆竹劈成小指头宽的竹篾。篾匠师傳二话没说就拿起篾刀,对准竹头的中心一刀下去,响起一串“噼噼啪啪″地爆竹声。劈开后,又用刀壁敲掉竹子里的竹节,然后就劈扎灯用竹皮子,在谈话中一把柔软的竹篾就劈好了,父亲道了声:“难为你了,师傳!″

  有竹篾就开始扎灯了。父亲扎灯的手艺是跟爷爷学的,每次父亲扎灯时我总会站在大桌旁边看。首先,父亲用麻线扎了三个大圆圈,又扎了两个小圆圈。然后,将三个大圆圈交叉拉成团圆形,两头固定好交叉点,形成一个整体,再把两个小圆圈套进去用线扎好,这样一个鸭蛋型的兔身子做出来了。接着又做了两个小圆圈当兔子的嘴巴子,扎在兔身的一头,又做一个尾巴,扎在免身的另一头,再将两个做好的耳朵扎在兔头上。然后,用铁丝在兔肚的下面固定一个可以点蜡烛的钉子,整个兔子灯的骨架就做好了,接下来就用纸糊了。母亲拿来从街上买回的彩色纸,又端来一碗用小麦面做的浆糊。父亲先拿一张白纸在兔子身上比画了一下大小,再剪下来,用浆糊贴在竹篾上。此时,母亲用红绿黄纸做的毛须也剪好了,给父亲贴在兔子的身上,兔子的尾巴也贴上了红色的纸须,就这样又扎又贴的程序完成了。

  父亲弯下腰拾起地上的纸屑,擦了擦沾在手指上的浆糊,去小屋里取出一把锯子,又找来一根有拳头粗的圆木,放在大凳上“呼啦呼啦″地锯起来,不一会儿,八个轮子锯好了,然后将圆轮子中间打一小孔,用一根筷子做轴,锯一节竹管子做轴套,把轴筷子穿进竹套里,再将筷子的两端插进圆轮子的孔眼里,两只木轮子连接起来,就算是兔子灯的底盘了。两盏兔灯共做了四个这样的底盘。父亲拿着两个底盘安装在已扎糊好的兔灯上,一盏栩栩如生的兔子灯就诞生了。

  扎荷花灯就没有那么复杂了,按照程序先用篾竹做个圆桶似的主体,再做几个荷花的叶片,然后将叶片安装在主体上,糊上绿色和红色的纸,一盏很漂亮的荷花灯造型就出来了,再用两根麻线扣在灯口,线的另一端绑在一根竹杆上,就可以用手拎着玩了。

  父亲在母亲的配合下,用了三天时间扎了三盏灯。

  到了正月十三晚上,吃过圆子,父亲给我们一人一盏灯,然后从灶台的锅箱上拿来一盒火柴,取出一根火柴棒子,将有火药的那一头对准像沙纸的火柴盒边面连划了几下,也许火柴转潮的原因,没有打出火来,就将火柴盒放胸囗捂干。点燃了,父亲端着烧得油汪汪的蜡烛,伸进兔灯的肚子里,将铁钉烧得通红后,把蜡烛插进去。正欲缩回手时,没在意,一点滚烫的蜡烛油滴在了手皮上,父亲赶紧扒掉蜡油,可是留下一块红印子,起了一个小血泡。父亲望着火炬般的蜡烛上面跳动的火苗,笑吟吟地说:“你们出去玩,注意点,别把蜡烛烧没了,没有了光,会看不清回家的路。″我回了一声:“晓得了!″就拖着父亲为我点亮的灯上路了。

  我拖着彩色纸须逸动的兔子灯,无限风光地在庄子的这头拖到那头,又从那头拖到这头。此刻,庄上小孩拖着的、拎着的陆续出来了,越聚越多,大家在一起摆盛后,还是夸我父亲扎的灯又大又漂亮。一番议论后,大家排成队往庄子前面的大路走去,和前庄玩灯的孩子汇合在了一起。路上的彩灯一个接一个,星星点点的如一条游动的长龙;那拖灯的嘎吱嘎吱声,那叽叽喳喳的说笑声混合在一起,在乡村上空久久飘荡着……

  后来,父母亲每年给我们仨扎花灯,我依然站在大桌旁边看。只是,我注意到父亲扎灯没有那么利索了,那双手上的皮肤上光泽也渐渐地淡了。

  光阴似箭,我一年年的长大了,父母不再给我扎花灯了,我也不是那个嘻嘻哈哈拖着灯和庄上童伴在外面玩的小孩子了,变成了会在灯下想心思的大孩子了。但,每逢正月十三这天,家里照例在高处挂起一盏灯,屋里屋外亮堂堂的。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我也成了爷爷。望着路上女儿和孙女欢畅地玩着灯,多想拖着父亲亲手为我扎的灯啊,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份福气了。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又特地买了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祈愿天灯回来,在这月亮又大又圆星星又多又亮的夜晚,想把心中的祈福和祝愿平安快乐的话写在天灯上捎给天堂里的父母。

  吃完晚饭,孙女、女儿和我就到屋外开始放飞天灯。我和女儿正准备着点灯,旁边的孙女望着天空,突然问我:“小星星和月亮公主都出来了,太阳公公去那里了呀?″我说:“在天上。″孙女看了看又问:“我怎么找不到太阳公公?″我回道:“他回家了。来!我们一起点亮蜡烛,放飞天灯送给太爷爷和太奶奶吧!”

  我“啪″地打着了火机,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天灯点亮了,那红彤彤的火苗呼哧呼哧地如同三颗跳动的心,带着三代人的祈愿飞向茫茫的苍穹中……

  天灯飞得越高,祈愿就越灵!

上一篇:年夜饭经典散文下一篇:米粉猪肉优秀散文